迢递天河路,飘摇博望槎。
仙郎犹有妇,荡子可无家。
度日忧王事,逢秋感岁华。
乡心成百折,城鼓已三挝。
迢递天河路,飘摇博望槎。
仙郎犹有妇,荡子可无家。
度日忧王事,逢秋感岁华。
乡心成百折,城鼓已三挝。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哀愁与思乡之情。诗人以天河与博望槎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首句“迢递天河路,飘摇博望槎”运用了比喻手法,天河象征着遥远的距离,博望槎则暗示着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接下来,“仙郎犹有妇,荡子可无家”两句对比强烈,表达了对远方亲人和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人接着抒发了自己的忧虑与感慨,“度日忧王事,逢秋感岁华”,既体现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乡心成百折,城鼓已三挝”以乡愁百转千回,城中的鼓声三次敲响,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富有深意,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过淮芳草歇,千里又东归。
野水吴山出,家林越鸟飞。
荷香随去棹,梅雨点行衣。
无数沧江客,如君达者稀。
披衣闻客至,关锁此时开。
鸣磬夕阳尽,卷帘秋色来。
名香连竹径,清梵出花台。
身在心无住,他方到几回。
独受主恩归,当朝似者稀。
玉壶分御酒,金殿赐春衣。
拂席流莺醉,鸣鞭骏马肥。
满台簪白笔,捧手恋清晖。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孺子亦知名下士,乐人争唱卷中诗。
身齐吏部还多醉,心顾尚书自有期。
要路眼青知己在,不应穷巷久低眉。
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
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
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
无因随远道,结束佩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