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清风襟,皎皎明月烛。
羡君修晨昏,萱堂延百福。
我登高贤庭,滫瀡闻香馥。
无官孰羁身,有书足饱腹。
此乐傲三公,可以怡幽独。
时来听足音,开径延修竹。
徐徐清风襟,皎皎明月烛。
羡君修晨昏,萱堂延百福。
我登高贤庭,滫瀡闻香馥。
无官孰羁身,有书足饱腹。
此乐傲三公,可以怡幽独。
时来听足音,开径延修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宁静生活的赞赏和自己的淡泊心境。"徐徐清风襟,皎皎明月烛"运用了清新自然的意象,赞美友人生活中的恬静与明亮。诗人羡慕友人能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中长辈安康,享受着满满的福气。
"我登高贤庭,滫瀡闻香馥"表达了诗人自己身处书香门第,虽然没有官职束缚,但书籍足以滋养心灵,感到满足。他以这种清贫而充实的生活为乐,认为这比世俗的荣华富贵更能带来内心的安宁。
"此乐傲三公,可以怡幽独"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这种简朴生活的自得其乐,即使在无人理解或赏识的情况下,也能自得其趣,悠然自适。
最后两句"时来听足音,开径延修竹"则寓含了诗人期待与友人交流的时刻,以及对竹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友情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友人的生活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而快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