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把琴书,或携粉镜,平分画舫清秋。
过女儿浦口,新妇矶头。
秋光澄湛明于雪,映水上、茜帐银毬。
敲针稚子,临风把钓,学唱吴讴。依旧滚滚江流。
还半下吴门,半绕巴邱。只江东麋鹿,几度来游。
迟归沙鸟应相笑,他乡景、有甚清幽。
黄花开过,紫螯卖过,谁把君留。
或把琴书,或携粉镜,平分画舫清秋。
过女儿浦口,新妇矶头。
秋光澄湛明于雪,映水上、茜帐银毬。
敲针稚子,临风把钓,学唱吴讴。依旧滚滚江流。
还半下吴门,半绕巴邱。只江东麋鹿,几度来游。
迟归沙鸟应相笑,他乡景、有甚清幽。
黄花开过,紫螯卖过,谁把君留。
这首词描绘了舟行江南水乡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江南风情。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中人的活动与心情,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
首先,“或把琴书,或携粉镜,平分画舫清秋”,词人以“琴书”和“粉镜”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画舫清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接着,“过女儿浦口,新妇矶头”,通过地点的转换,进一步渲染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秋光澄湛明于雪,映水上、茜帐银毬”,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色彩对比的手法,将秋日的水面比作雪,茜帐和银毬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展现了江南秋天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敲针稚子,临风把钓,学唱吴讴”,描绘了一幅儿童在秋风中垂钓、学唱地方民歌的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童趣。
“依旧滚滚江流。还半下吴门,半绕巴丘”,词人通过“江流”的不变,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同时点出了地理位置的变换,暗示了江南广阔的空间范围。最后,“只江东麋鹿,几度来游。迟归沙鸟应相笑,他乡景、有甚清幽”,通过动物和鸟类的视角,进一步强调了江南景色的清幽与独特,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喜爱与留恋。
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人文气息,展现了词人对江南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
百二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
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
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