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补署大夫名,五老须眉宛笑迎。
即此今兮即此昔,抑为辱也抑为荣。
盘盘欲学苍龙舞,谡谡时闻清籁声。
记取一枝偏称意,他年为挂月轮明。
何人补署大夫名,五老须眉宛笑迎。
即此今兮即此昔,抑为辱也抑为荣。
盘盘欲学苍龙舞,谡谡时闻清籁声。
记取一枝偏称意,他年为挂月轮明。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题为《五大夫松》,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五大夫松的形态与环境,以及诗人对这棵松树的深刻情感。
首联“何人补署大夫名,五老须眉宛笑迎。”以问句开篇,引出五大夫松的神秘与尊贵,仿佛它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称号或身份,而“五老须眉宛笑迎”则生动地描绘了松树的姿态,仿佛它有着老人般的慈祥与智慧,正微笑着迎接访客。
颔联“即此今兮即此昔,抑为辱也抑为荣。”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事物的相对性,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充满了变化,松树的存在既是荣誉也是屈辱的象征,暗示了人生百态和世事无常。
颈联“盘盘欲学苍龙舞,谡谡时闻清籁声。”运用拟人手法,将松树比作苍龙,展现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同时“谡谡”之声描绘了风吹过松林的清脆响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尾联“记取一枝偏称意,他年为挂月轮明。”则是诗人的心愿与期待,希望记住这棵松树的一枝,期待未来能再次见到它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五大夫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毛氏颖出中山中,衣白兔褐求文公。
文公尝为颖作传,使颖名字存无穷。
遍走五岳都不逢,乃至琅琊闻醉翁。
醉翁传是昌黎之后身,文章节行一以同。
滁人喜其就笼绁,遂与提携来自东。
见公于钜鳌之峰,正草命令辞如虹。
笔秃愿脱冠以从,赤身谢德归蒿蓬。
春秋书闵雨,乃见先王制。
有意在黎民,山川无不祭。
今者望云霓,青天绝纤翳。
为坛割舒雁,盘血陈水汭。
于时颇精虔,奠爵必亲涚。
向夕有微阴,扫然还复霁。
吾闻先儒言,阳骄不能闭。
此时系穹旻,己力安所诣。
宣王云汉诗,曾不鉴上帝。
恨无奡荡舟,空自思跃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