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歌子.三首·其三》
《南歌子.三首·其三》全文
宋 / 秦观   形式: 词  词牌: 南歌子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0)
翻译
用香墨勾画弯弯的眉毛,胭脂淡淡地匀在脸上。身着蓝衫和杏黄裙,独倚栏杆上默默地涂着口红。
情郎一去如流水,她却半掩着房门盼人归。情郎就像飘忽不定的云,如何寻得到他的踪迹呢?一直等到黄昏,又是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月不圆人也难团圆。
注释
香墨:画眉用的螺黛。
燕脂:即胭脂。
揉蓝:蓝色。
蓝,可提取蓝色颜料的植物,揉搓可得青色。
檀:檀色,近赭的红色,屡见《花间集》,如张泌《生查子》“檀画荔枝红”,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
这口红只圆圆地涂在唇中间,故曰“点”。
流水:隐喻时光悄悄地逝去。
这里的“行云”比喻薄情郎,“乱山”比喻心烦意乱的女子。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女子独自凭栏的静谧画面。"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精心妆饰的情景,香墨勾勒出细致的眉眼,淡施的胭脂透出微微红晕。"揉蓝衫子杏黄裙",则展现出她身着清新色彩的衣裙,显得既素雅又娇媚。

"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女子独自站立在栏杆边,默默无言,只有轻轻一抹檀口朱红,透露出内心的孤寂与期待。"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思念,流水和落花增添了离别的感伤,半掩的门扉更显孤独。

"乱山何处觅行云",女子遥望远方,试图在纷乱的山峦中寻找那远去的身影,如同行云般飘忽不定。最后一句"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以新月和黄昏的景象收束,渲染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寓言着时光流转,人事如梦,女子的等待似乎遥遥无期。

整体来看,秦观的这首《南歌子·三首(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秦观

秦观
朝代:宋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生辰:1049-1100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猜你喜欢

题千尺雪

假山皴石黛,迸水喷冰花。

小拟吴中雪,兼陈惠上茶。

画情饶是秀,春物盎惟嘉。

研净瓯香处,心田沃道芽。

(0)

暖三首·其一

迩来风日又回暄,射猎浑嫌细毳温。

且免舆儓切肤冷,况欣驼马软臕存。

(0)

即事五首·其四

箭取儦群俟友鹿,网来巨口细鳞鲈。

云中山色能生动,涧底泉声乍有无。

(0)

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其五赛斐

质古惟称以木为,曲长且椭进餐宜。

鼎中底用轻染指,座里应教笑朵颐。

无下奢哉嗤彼箸,有救便矣藉兹匙。

青泥坊底芹香处,杜老居然得句时。

(0)

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九征衣

衣裁短后合时趋,打叠巾箱备远途。

岂是从戎叹离别,也须著意称身躯。

鹈梁慢诮轻濡翼,韦褶偏宜淡染芜。

颇有邹枚尚宽博,果然实必与名俱。

(0)

晓行·其一

一夜西风谷变凉,行人迫晓换征裳。

山田亦自知时候,颖栗垂垂渐染黄。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