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长倦观书,掩帙起微步。
徘徊檐隙月,点缀竹稍露。
寒空顽无风,寂历雁时度。
不知何处村,尚急野塘戽。
哀哉当丙夜,取水穷沮洳。
得无空鱼群,一举不复顾。
那知今竭泽,无复鱼可捕。
天公仁百物,暴殄天所怒。
褰裳欲从之,告以盍长虑。
浮云暗林野,恐堕荆棘路。
出门还入门,此意定谁喻。
遣兴强微吟,凄凉不能句。
宵长倦观书,掩帙起微步。
徘徊檐隙月,点缀竹稍露。
寒空顽无风,寂历雁时度。
不知何处村,尚急野塘戽。
哀哉当丙夜,取水穷沮洳。
得无空鱼群,一举不复顾。
那知今竭泽,无复鱼可捕。
天公仁百物,暴殄天所怒。
褰裳欲从之,告以盍长虑。
浮云暗林野,恐堕荆棘路。
出门还入门,此意定谁喻。
遣兴强微吟,凄凉不能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冬夜中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寒冷,以及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首句“宵长倦观书,掩帙起微步”点明了时间背景——漫长的夜晚,诗人感到阅读的疲惫,于是起身在室内缓缓行走。接下来,“徘徊檐隙月,点缀竹稍露”描绘了月光洒在屋檐和竹子上的景象,月光与露珠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寒空顽无风,寂历雁时度”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寂静与寒冷,只有偶尔飞过的雁群打破了这份宁静。接着,“不知何处村,尚急野塘戽”则引出了对远方村落的想象,村民们可能正在忙碌地抽水灌溉,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
“哀哉当丙夜,取水穷沮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尤其是在寒冷的夜晚,他们仍然需要冒着严寒工作。随后,“得无空鱼群,一举不复顾”运用比喻,暗示了社会资源的匮乏,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其他事物。
“那知今竭泽,无复鱼可捕”进一步强调了资源枯竭的问题,表达了对浪费和破坏自然资源行为的谴责。“天公仁百物,暴殄天所怒”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敬畏,认为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避免过度消耗资源。
最后,“褰裳欲从之,告以盍长虑”表达了诗人想要劝导人们深思熟虑,谨慎对待资源的态度。“浮云暗林野,恐堕荆棘路”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警惕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出门还入门,此意定谁喻”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即如何让自己的想法被更多人理解和支持。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甚天涯芳草引游鞯,春归旧奚囊。
似登楼王粲,斜阳瘦马,饱看山光。
飘泊可怜淮海,风雨醉殊乡。
长铗归来未,燕子空梁。
谁识幽情苦调,借一枝斑管,散遍瑶芳。
更烟萝池馆,弹泪说沧桑。
莫偷和、玉台新句,怕春风、又妒画眉长。
如虹气,不消磨处,夜识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