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

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àn西jiāoqiūzèngzào
táng / bái

fēng西qīngwèidōngyānshēnchùyángzhōng

fēnglǎoxiāotiáo绿shuǐliǎocánhuāhóng

yànhuànyóujūnshīliánqiūliǎngxīntóng

注释
紫阁峰:指长安的终南山,古代皇宫的官署多建于山下,此处代指朝廷。
清渭东:渭河的东边,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西安。
野烟:田野间的薄雾或炊烟,描绘乡村景象。
风荷:被风吹动的荷叶。
萧条绿:形容荷叶因秋风而显得稀疏、凋零。
水蓼:一种水生植物,开白色或淡红色小花。
残花:凋谢的花朵,象征衰败和消逝。
寂寞红:形容水蓼花在秋天的孤独与凄美。
宦游:指在外做官,宦海指官场。
失意:不称心如意,心情沮丧。
秋思:秋天引发的思绪,常与离别、忧愁相关。
两心同:两颗心有相同的情感体验。
翻译
紫色山峰之西是清澈的渭水东流,郊外野烟弥漫在夕阳的余晖中。
风吹荷叶显得萧瑟而稀疏的绿色,水蓼花残败孤独地红着。
我厌倦了宦海浮沉,你也有失落的心绪,可叹我们对秋日思绪的感受相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紫阁峰西清渭东,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壮丽的山水画卷,紫阁峰雄伟而清渭河水清澈,构成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野烟深处夕阳中,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微妙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情怀。

接下来的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更是秋意盎然。风吹过荷叶,发出沙沙声响,而水中的蓼花虽已凋零,却仍散发出淡淡的红色,显示出生命力和美丽即便在衰败中也不减。

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我厌宦游君失意,表露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友人的思念。宦游,即为官之人四处奔波的生涯,诗人对此感到厌倦。"可怜秋思两心同"则是对远方朋友共同怀抱秋思的感慨,表达了相知相惜的情谊。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更通过这些自然景象深化了个人情感和人际关系的主题,是一首融合了山水田园与个人情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步蟾宫.守岁

团圞小酌醺醺醉。厮挨著、没人肯睡。

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

庭前鼓吹喧人耳。蓦忽地、又添一岁。

休嫌不足少年时,有多少、老如我底。

(0)

谩成

时事何年定,吾生半时休。

僧居才解夏,边垒又防秋。

远水朝沧海,斜阳傍小楼。

西风吹画角,归思满扁舟。

(0)

送李文授还越上

旧岁见君殊草草,怀抱今来各倾倒。

新来正好数相寻,束装却向山阴道。

千岩万壑秋更奇,候门儿女望君归。

扁舟此去来何时,莫待梅花开北枝。

故人问我凭君说,满目穷愁生事拙。

秋禾未得补饥疮,万一飞蝗作檀越。

(0)

纳凉

大热金石流,日色赤可畏。

鄙夫先多病,喘息仅存气。

饮冰不救渴,肤汗那容睡。

秋风几时来,不问黑貂敝。

林梢堕斜阳,凉飔飒然至。

呼童汲井泉,洒扫庭中地。

胡床得露坐,始觉有生意。

老妻破甘瓜,儿女膝下戏。

鸣蝉虽强聒,亦足代鼓吹。

坐久月照人,金波正澄霁。

惜哉疲薾甚,杯酒未敢置。

浮生能几何,荏苒忽中岁。

四时更代谢,寒暑不可避。

幻身岂长存,中有不迁义。

且享今夕凉,百年安用计。

(0)

寄棻庵主

问讯棻庵主,庵中事若何。

得诗堪供佛,学道想无魔。

关塞兵戈定,江湖岁月多。

他年白莲社,藜杖饱经过。

(0)

次韩无咎途中寄陆务观·其四

昼永浑无事,昏归只掩门。

甘贫同陋巷,多病似文园。

对月人千里,论文酒一尊。

远怀霄汉路,愁绝虎狼村。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