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中秋节,长空月更圆。
庾亮有情重对酒,袁宏何事不回船。
碧波倒蘸山河影,下上琉璃秋万顷。
吴刚砍桂素娥惊,玉兔银蟾梦初醒。
玉宇琼楼镜里开,霓裳舞罢重徘徊。
三郎一去人间老,水点烟中海似杯。
昨夜中秋节,长空月更圆。
庾亮有情重对酒,袁宏何事不回船。
碧波倒蘸山河影,下上琉璃秋万顷。
吴刚砍桂素娥惊,玉兔银蟾梦初醒。
玉宇琼楼镜里开,霓裳舞罢重徘徊。
三郎一去人间老,水点烟中海似杯。
这首《十六夜月》由明代诗人王阜所作,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圆如镜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丰富想象与情感波动。
首句“昨夜中秋节,长空月更圆”开门见山,点明了时间与主题——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接着,“庾亮有情重对酒,袁宏何事不回船”运用典故,庾亮和袁宏分别代表了饮酒赋诗和乘舟赏月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中秋月下欢聚的向往与感慨。
“碧波倒蘸山河影,下上琉璃秋万顷”一句,以碧波荡漾的水面倒映着山河的影子,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湖面之美,仿佛整个秋天都被这万顷琉璃般的水面所承载,充满了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吴刚砍桂素娥惊,玉兔银蟾梦初醒”则引入了神话元素,吴刚砍桂树、嫦娥惊梦等故事,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气息。同时,玉兔和银蟾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月夜的意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玉宇琼楼镜里开,霓裳舞罢重徘徊”将月夜的美景比作仙境中的琼楼玉宇,通过“镜里开”这一比喻,强调了月光如镜般明亮、纯净,而“霓裳舞罢重徘徊”则暗示了月夜的美轮美奂,如同仙女舞蹈后的余韵,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三郎一去人间老,水点烟中海似杯”以“三郎”代指帝王,暗含时光流逝、世事无常之意。水点烟中的海比喻为酒杯,既是对前文月夜美景的总结,也隐喻了人生如酒,短暂而美好。整首诗在描绘中秋月夜之美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囗囗白下,叹何人、不识白家兄弟。
长者贤良方就辟,仲学孝廉相继。
有母年高,北堂娱养,萱树长芬斐。
及时捧檄,如君孝弟能几。
幸遇八十华辰,称觞远近,各具登堂礼。
曾读前朝党锢传,二白齐名杜李。
滂母贤哉,从容告诫,籍籍盈人耳。
风流无恙,百年今且伊始。
四明边道士,狂似贺知章。
结客游千里,看花醉百场。
越谈多慷慨,楚舞独徜徉。
翰墨南宫趣,襟期北海乡。
看云时并屐,贳酒每探囊。
蕙佩青山影,芹羹碧涧香。
交情期管鲍,人事等参商。
入望迷云树,相思见月梁。
三生空指日,两鬓各成霜。
百粤清游地,怀君一断肠。
归去来兮,半生歧路,天涯南北西东。
弋人何慕,造化任冥鸿。
曾是先朝执戟,今衰矣、白首扬雄。
休点检,并游英俊,五相一渔翁。丹衷。
举头望,长安万里,一朵云红。
把致君尧舜,付与诸公。
赢得老身强健,尽驱使、明月清风。
浣溪畔,先生醉也,拍手笑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