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去来.忆石亭老桂兼寄竹逸云臣》
《归去来.忆石亭老桂兼寄竹逸云臣》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归去来

忆醉石亭山坞,倚桂丛深处。

下是谁家高人墓,落英飘下如雨。

苍莽中原路,并不见、秋香一缕。

月中只剩团圞树,斟芳醑、相怜取。

(0)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亭山坞中醉人的景色与深邃的情感。开篇“忆醉石亭山坞”,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之中,仿佛能感受到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倚桂丛深处”一句,不仅描绘了桂花丛生的幽静环境,也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之感。

“下是谁家高人墓,落英飘下如雨。”这两句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历史人物的墓地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着对逝去岁月和先贤的追思。桂花的飘落如同细雨,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深度。

“苍莽中原路,并不见、秋香一缕。”这一句转折,从具体的景物描写转向对更广阔世界的思考,表达了词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或向往。在苍茫的中原大地上,似乎连一丝秋日的香气都难以寻觅,这或许象征着词人心中的失落与迷茫。

“月中只剩团圞树,斟芳醑、相怜取。”最后两句,词人将目光投向月光下的树木,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月光下的树木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词人内心渴望的和谐与安宁。而“斟芳醑、相怜取”则表达了词人与自然、与内心的对话与共鸣,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相见欢.本意

多情容易凝眸。莫含羞。可许朝朝伺汝看梳头。

何处住。商量语。住温柔。着意怜侬携手上眉楼。

(0)

念奴娇.自杭至苏,由苏返沪,晤去病、勉后、天梅诸人,知于数日前亦曾偕游吴门,并得谒张公国维祠。苏之有张祠,余初未知也,填此志憾

西湖游遍看祠堂,历历曾彭左李。

南麓独寻苍水墓,大抵无人来此。

古木含愁,残山不语,俎豆全荒矣。

两回凭吊,痛哭斜阳堆里。

谁信一掬椒浆,阊阖城外,庙奉东阳祀。

一样堤兵期灭虏,未许腥膻忘荐。

故国魂香,孤臣血碧,种性终难死。

缘悭展拜,令我凄然无已。

(0)

清平乐.题平芜晚景轴,赠杨铭修同年

马蹄难驻。迢遰平芜去。愁到夕阳红尽处。

山外一鞭摇暮。凄烟返顾苍茫。它乡转更思乡。

家在画图天远,夜来山寺钟忙。

(0)

玉京谣.玉华砚

玉砚生云气,一缕缠绵,转眼空花误。

去此经年,茫茫多少离绪。

纵访遍、青鸟天涯,镇不料、瑶台迟暮。从今与。

疏香冷月,相怜谁主。

神兮慰我归来,似旧容华,祗省他不语。

休说灵犀,情天遗恨难补。

谩画中、纸帐鸳镫,怅梦里、却无凭据。香一炷。

如愿返魂能否。

(0)

齐天乐.留别

夕阳红是愁来路,依稀数峰青峭。

个是荣州,算来公井,陌上萋萋春草。清明近了。

正秧马田荒,杜鹃山笑。

相对阳关,一回离别一回老。

霓裳中序第一,故人清唱里,何限怀抱。

红雨沾衣,白头扶杖,还想花崖重到。河清尚早。

问来日晴明,几人知道。归去来兮,送行诗定好。

(0)

雪狮儿.猫,借书舟韵

倦眠仍醒,危蹲似懒,憨憨帘幕。

试爪花阴,抓得蝶边红落。佳人漫谑。

笑洗面娇容清削。思春苦,屋山声动,隔林姑恶。

毯上红丝戏掠。画茴香数朵,彩缠金索。

一线双睛,午验虬签方觉。春葱秀弱。

惯揽向香裙兜著。孤付托,鼠子夜中逃却。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