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穹窿松柏森,閒斋朅憩畅清襟。
垂岩瀑水鸣哀玉,原是前年洗耳音。
雁塔穹窿松柏森,閒斋朅憩畅清襟。
垂岩瀑水鸣哀玉,原是前年洗耳音。
这首诗描绘了大觉寺内幽静的环境与自然景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雁塔穹窿松柏森”,开篇即点出大觉寺的标志性建筑——雁塔,高耸入云,塔下松柏苍翠茂密,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这里的“穹窿”形容雁塔的高大,“松柏森”则描绘了松树和柏树的繁茂景象,两者相映成趣,既突出了雁塔的雄伟,也衬托出自然环境的生机勃勃。
次句“闲斋朅憩畅清襟”,转而描述诗人在寺庙内的闲适体验。在一处清静的斋舍中,诗人暂时放下尘世的烦恼,心绪得以舒展,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朅憩”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短暂休息的珍惜,“畅清襟”则形象地描绘了心灵得到净化的状态。
第三句“垂岩瀑水鸣哀玉”,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色。岩石悬挂的瀑布,水流潺潺,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同哀玉般清脆动听。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瀑布声比作哀玉之音,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情感色彩,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水声,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之美。
最后一句“原是前年洗耳音”,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水声与古代典故相结合。据《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心中所想,后钟子期去世,伯牙认为知音难觅,遂破琴绝弦。此处诗人将瀑布声比作“洗耳音”,暗喻自己在自然之声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共鸣,仿佛在前年就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洗涤心灵的力量。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大觉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在此处获得的心灵净化与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迎送亭,亭边柳色何青青。
树头风和鹊声喜,朱甍碧瓦烟光凝。
路人矫首城南北,榜字新题照阡陌。
金牌天使走马来,蕃官出门饯迎客。
车头老人扶轭行,自言身是宋遗氓。
斯亭岂为迎送设,殆欲迎宋非虚名。
南人侧耳惊相顾,此语端能卜天数。
说与征夫且缓驱,往来怕见征尘污。
莫折亭前百年柳,曾经宋德栽培久。
只期南望翠华归,再拜马前称万寿。
淳居万山巅,土瘠稀良田。
丰歉系饥饱,民命悬于天。
人忧庚子歉,我见为丰年。
蚕登百谷熟,箱万仓盈千。
异哉粟四穗,一干生南阡。
岂无连理木,亦有双华莲。
维兹孕瑞粟,庶补民艰鲜。
嘉生本协气,此事非偶然。
窃闻野老说,守令仁且贤。
官清简案牍,刑省空扉圜。
农耕士力学,工肆商充廛。
午鸡桑树鸣,夜犬花村眠。
君不见渔阳歌秀麦,善政青史编。
又不见中牟书嘉禾,德化今古传。
猗欤际圣代,奇祥呈八埏。
愿言叫阊阖,入奏冕旒前。
草梦初回,柳眠未起,新阴才试花讯。
雏鸳迎晓偎香,小蝶舞晴弄影。
飞梭庭院,早已觉、日迟人静。
画帘轻、不隔春寒,旋减酒红香晕。
吟欲就、远烟催暝。人欲醉、晚风吹醒。
瘦肌羞怯金宽,笑靥暖融粉沁。珠歌缓引。
更巧试、杏妆梅鬓。
怕等闲、虚度芳期,老却翠娇红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