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绕苍松迥,寺俯清泉幽。
况复得佳友,来游当杪秋。
情随水声远,兴挟山光浮。
两涧涉游足,双峰睇吟眸。
陆寻虞监宅,林访袁家丘。
徘徊念畴昔,感叹罢冥搜。
古今如大梦,身世一浮沤。
不悟无生乐,终缠有漏忧。
晤言资道侣,冥理契缁流。
咄嗟已成累,竟动故园愁。
路绕苍松迥,寺俯清泉幽。
况复得佳友,来游当杪秋。
情随水声远,兴挟山光浮。
两涧涉游足,双峰睇吟眸。
陆寻虞监宅,林访袁家丘。
徘徊念畴昔,感叹罢冥搜。
古今如大梦,身世一浮沤。
不悟无生乐,终缠有漏忧。
晤言资道侣,冥理契缁流。
咄嗟已成累,竟动故园愁。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游清泉寺》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清泉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首联“路绕苍松迥,寺俯清泉幽”,以苍松环绕的小径和俯瞰清泉的寺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清雅的基调。
颔联“况复得佳友,来游当杪秋”,点明了诗人与好友一同在深秋时节游览的情景,佳友相伴,使得这次旅行更加意味深长。
颈联“情随水声远,兴挟山光浮”,通过水声与山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情感随着自然景色的延伸而悠远,兴致如同山光般飘浮不定,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颔联以下至尾联,诗人通过游览虞监宅、袁家丘等地,以及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他感慨于古今如梦,身世如浮沤,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和对无常的领悟。最后,“不悟无生乐,终缠有漏忧”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苦乐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超脱世俗束缚的渴望。
尾联“晤言资道侣,冥理契缁流。咄嗟已成累,竟动故园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与道侣交谈,寻求心灵的契合,但最终还是难以摆脱世俗的牵绊,内心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既向往精神的自由,又无法完全割舍现实生活的矛盾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一卷真经幻作胎,人间肉眼误相猜。
不教轻踏莲花去,谁识仙娥玩世来。
倦游老眼,看黄尘堆里,风波千尺。
雕浦归心唯自许,明秀高峰相识。
谁谓峰前,岁寒时节,忽遇知音客。
紫芝仙骨,笑谈犹带山色。
君有河水洋洋,野梅高竹,我住涟漪宅。
镜里流年春梦过,只有闲身难得。
挥扫龙蛇,招呼风月,且尽杯中物。
他年林下,会须千里相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