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信天高虎守关,懒龙至此不容蟠。
须臾雨慰三农望,肤寸云弥六合间。
愈谓勾龙功配社,轲云后稷道同颜。
老儒负耒今无力,也趁田丁种莳还。
莫信天高虎守关,懒龙至此不容蟠。
须臾雨慰三农望,肤寸云弥六合间。
愈谓勾龙功配社,轲云后稷道同颜。
老儒负耒今无力,也趁田丁种莳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业劳动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对农事的关注,展现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莫信天高虎守关,懒龙至此不容蟠。”开篇两句以比喻手法,讲述山高谷深之处,连猛兽也难以驻足,更遑论其他。这里的“虎”和“懒龙”象征着自然界中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心态。
“须臾雨慰三农望,肤寸云弥六合间。”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农业景象,“须臾雨”指的是适时的雨水,这样的雨水对于期待已久的农民来说是极大的安慰。同时,“肤寸云”形容云彩密布,覆盖了整个天空,六合间即是宇宙万物的范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生产中自然恩赐的感激。
“愈谓勾龙功配社,轲云后稷道同颜。”这里的“勾龙”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能够掌握雨水的龙,而“功配社”则是说龙的功绩与民间祭祀的社稷相匹敌。诗人赞美龙的力量,认为其对农业的贡献不亚于古代圣农后稷所倡导的农耕之道。
“老儒负耒今无力,也趁田丁种莳还。”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述,表达了自己虽然已经年迈,但仍然保留着从事农业劳动的情怀和愿望。这里的“老儒”指的是年迈的读书人,“负耒”则是背负农具的样子,而“也趁田丁种莳还”表明诗人虽然力不从心,但仍希望能够跟随着劳动的人们继续进行农业生产。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云雨和农业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农耕生活的深厚情感。
石窦泉异哉,此窍何年凿。
湓流鸣地底,砅岩成大壑。
骇浪悬且腾,惊湍飞复薄。
歘如玉壶倒,靃似春雷跃。
片片广陵涛,洒作霜天鹤。
增浇旋石濑,猗靡龙鳞络。
淈汩入回渊,欲去复疑却。
孟公酷好奇,取瓢承濆瀑。
我亦一俯首,慡然心魄愕。
四月衣袂寒,共谓秋霜落。
嗟哉造化工,于此固橐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