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徐逊绵题三贤祠堂诗有云士死惟留姓与名天下第一议论也再赋二首·其二》
《徐逊绵题三贤祠堂诗有云士死惟留姓与名天下第一议论也再赋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黉宇祠堂塑像新,两朝邦伯间邦民。

没身不朽缘何事,异世相知自有人。

梅魄鹤魂招处士,松心凤咮吊累臣。

宫墙数仞严香火,似胜萧萧野水滨。

(0)
注释
黉宇:学校。
祠堂: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邦伯:古代地方长官。
邦民:国家的百姓。
没身:终生。
不朽:永不磨灭,永存。
缘何事:因为什么事。
处士:未出仕的有德之士。
累臣:屡次受过封赏的官员。
宫墙:宫殿的围墙。
严香火:严格管理香火。
似胜:似乎超过。
萧萧:形容冷清或凄凉。
翻译
新建的学校和祠堂里塑着新的雕像,连接了两个朝代的官员与百姓。
他们的一生为何能永垂不朽?即使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人能理解他们的事迹。
梅花般的品格、仙鹤的灵魂召唤着隐士,松树般的坚贞和凤凰的鸣叫悼念着忠臣。
宫殿的高墙严密守护着香火,似乎比那荒凉的野外河边更显庄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徐逊绵题三贤祠堂诗有云士死惟留姓与名天下第一议论也再赋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古祠堂塑像新颖、两朝邦伯和百姓交织的历史画面,通过对比生者与逝者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后世传承和记忆的深刻思考。

诗人巧妙地使用“黉宇祠堂塑像新”开篇,引出一系列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其中,“两朝邦伯间邦民”表明这些建立在祠堂中的塑像是连接两代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一种象征。

接下来,“没身不朽缘何事,异世相知自有人”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英雄人物虽已逝去,但其精神和影响依然存在的感慨。这一部分强调了历史人物即便肉体消亡,但他们的事迹与精神却能跨越时空,继续被后人所铭记。

“梅魄鹤魂招处士,松心凤咮吊累臣”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这些塑像不仅吸引着文人的灵魂,也唤醒了沉睡于历史深处的忠诚之臣。这里,“处士”和“累臣”分别代表了隐逸者与朝廷官员,他们都被祠堂中的塑像所感动。

最后,“宫墙数仞严香火,似胜萧萧野水滨”则是对那份历史记忆的守护和祭奠的一种描绘。诗人通过对比祠堂内外的场景,表现了时间流逝与永恒记忆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类对于过去的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历史感、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敬畏之心的古祠堂空间,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精神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于文化记忆的珍视。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拟杜陵秋兴八首·其三

海门八月雨清霜,可怪残雷未肯藏。

虹蜺断江将雨映,鴐鹅背日与风翔。

罗含自老黄花宅,裴度重来绿野堂。

衰暮闭门怀故旧,岂因吹笛满山阳。

(0)

晚过张林山

名山几度欲寻幽,此日虽来不暇游。

一棹黄昏过山下,疏灯络纬满林秋。

(0)

过星轺馆

仙馆万山深,銮舆近驻临。

洞门金锁閟,垂柳粉墙阴。

旌旆移龙影,笙竽过凤音。

小臣来独晚,向此一沉吟。

(0)

题朱舍人为史太守写梧竹

舍人退食写閒情,公子开椷玉雪清。

曾向凤池同夜直,掖垣梧竹总秋声。

(0)

送林一归山中

楝花雨里醉逢迎,南国看山又送行。

求侣暗惊春草色,还家愁逐暮江声。

残阳向野闻边笛,远树登楼见海城。

谁念长沙迁谪久,懒从季卜问君平。

(0)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其十

事业文章满汗青,白头归去世缘轻。

双溪水绕苍松下,唯读楞伽一卷经。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