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得新丝白,将来织素缣。
自惭非锦绮,尚被舞人嫌。
缫得新丝白,将来织素缣。
自惭非锦绮,尚被舞人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养蚕人的妻子(蚕妇)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自我反思与不满。她通过丝线的比喻,表达了对生活和个人价值的追求。开篇“缫得新丝白,将来织素缣”写出了蚕妇辛勤劳作的情景,以及她将这些细腻的工作转化为有形的成果——白色的丝线和尚未完成的纺织品。
接着,“自惭非锦绮,尚被舞人嫌”一句,则透露出蚕妇内心的不满和自卑。她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高级的装饰布料“锦绮”相比较,感到自己做出的不过是普通之物,即使这样,也仍然遭到那些需要精美衣物的舞人(可能指的是歌妓或表演者)的嫌弃。这不仅反映了她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质疑,更隐含着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和贬低。
诗中没有直接描写蚕妇的情感,却通过细腻的物象描述,巧妙地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这种通过具体事物引申出更深意境的表达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特点。此外,诗句简洁流畅,意蕴而丰富,体现了作者在用词上追求的精炼与含蓄。
孙生携尺牍,踵门求予诗。
衷肠未及诉,涕泣先交颐。
世人皆有母,繄我独无之。
母年四十九,弃我竟如遗。
西风吹北堂,摵摵动帘帷。
颜容不复睹,抱此终天悲。
我闻孙君言,抚卷神若痴。
情长辞苦短,墨汁空淋漓。
愿告世之人,养母宜及时。
毋令生怨悔,痛苦将告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