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关无守吏,亦耻白衣过。
地广人耕绝,天寒雁下多。
东西方自感,雨雪更相和。
日暮聊摅思,摇鞭一放歌。
荒关无守吏,亦耻白衣过。
地广人耕绝,天寒雁下多。
东西方自感,雨雪更相和。
日暮聊摅思,摇鞭一放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荒凉与孤独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官吏的无奈和自尊心的受挫。"荒关无守吏,亦耻白衣过"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不能恪尽职责的羞愧,同时也反映出边关的废弃与孤立。
接下来的"地广人耕绝,天寒雁下多"则是对荒凉景象的描写,"地广"意味着土地辽阔,而"人耕绝"则显示出这里的人烟稀少;"天寒"与"雁下多"共同营造了一种严冬的萧瑟氛围。
诗中的"东西方自感,雨雪更相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受。"东西方"可能是指远处的方向,而"自感"则意味着自己感受到的孤寂与凄凉;"雨雪更相和"则增加了一种自然界也在同情诗人的氛围。
最后两句"日暮聊摅思,摇鞭一放歌"是诗人在黄昏时分,对于自己的处境进行反思,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日暮"表明了时间点,而"聊摅思"则是诗人试图通过思考来慰藉自己;"摇鞭一放歌"则是诗人通过音乐来排解自己的寂寞和忧愁。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荒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孤独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边塞官吏的凄清生活状态。
闾巷夜争呼,相传救望舒。
偶因云暂破,真似月之初。
孰谓蟆能瞎,端知历不疏。
太阳交蚀近,试看更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