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閒居感怀十七首·其十四》
《閒居感怀十七首·其十四》全文
明 / 方孝孺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内有丘山重,外有秋毫轻。

于心不自得,谁免慕荣名。

少贱事干谒,尊贵乐骄盈。

焉知陋巷士,尘芥视簪缨。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闲居感怀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诗中通过对比内外、尊卑、贫富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

首句“内有丘山重,外有秋毫轻”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内心的道德品质比作巍峨的山丘,象征着坚定与厚重;而外在的荣誉与地位则比作微小的秋毫,暗示其轻浮与短暂。这种对比揭示了内在与外在价值的不同,以及人们往往过于重视外在评价而忽视内心修养的现象。

接着,“于心不自得,谁免慕荣名”一句直抒胸臆,指出内心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很难避免追求名誉与地位的心理。这反映了人性中对于荣誉与地位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可能带来的内心不安与矛盾。

“少贱事干谒,尊贵乐骄盈”描绘了社会上不同阶层人士的行为特征。年轻或地位低微者为了获取利益,频繁地寻求权贵的帮助;而地位尊贵者则享受着权力带来的骄傲与满足。这种描述揭示了社会等级制度下人们行为的功利性,以及权力与地位对人的影响。

最后,“焉知陋巷士,尘芥视簪缨”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那些身处简陋环境、不求外在荣耀的士人,他们以淡泊的心态看待高官显贵,视之如尘土与草芥。这一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对真正高尚人格的推崇,也表达了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反思,即真正的价值不应仅限于外在的荣誉与地位,而应深入到个人的品德与精神层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方孝孺对于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反思。

作者介绍
方孝孺

方孝孺
朝代:明   字:希直   号:逊志   籍贯:宁海   生辰:1357—1402年7月25日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猜你喜欢

次韵吴师益三首·其二

谪官谁更恨蹉跎,回视浮云亦几何。

虽向士林为覆辙,却于言路得馀波。

当年志气消磨少,晚岁光阴赋咏多。

每阅尘编无愧赧,此生应不负丘轲。

(0)

王定国北归过衡阳惠示四诗其聚散忧乐之兴尽矣率赓二篇可资笑噱·其二

壮年驰走太行车,晚岁还家幸有馀。

进取厚颜嗟鹤发,退藏深计得蜗庐。

五湖谪去谁收骨,千骑归来尚载旟。

回首太平堪颂咏,圣君勤政式商闾。

(0)

和王霁太博见寄

惜别心情彼此难,想君归去自能安。

轻舟荡桨依平岸,快水流冰下险滩。

梦到亲闻方岁晚,路迎江国少春寒。

牡丹时节西园醉,不得相同一倚阑。

(0)

喻明仲自成都宪使领漕湖北

荆楚旬宣盛事誇,十年重复赋皇华。

更弦已见调疏越,切玉犹须试镆铘。

随手春风飘塞下,回头膏雨润天涯。

亲闻父老慇勤说,沟壑沾恩数百家。

(0)

题致仕袁成均燕申亭

挂冠归后爱林泉,择地为亭欲看山。

清画绝无尘坌到,白云常与性情閒。

诗书教子雍容外,琴酒娱宾笑傲间。

堂构不隳门有庆,綵衣终约锦衣还。

(0)

和成都转运判官孙圣微见寄

文章平昔擅才名,使指于今总列城。

甲乙常联榜中第,东西俱作剑南行。

清吟愈觉交朋厚,老别难堪岁月惊。

惟喜归途近霄汉,吾乡留得是嘉声。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