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穷千涧底,人绝万山旁。
暝宿茅寮冷,晨炊土灶荒。
多年布衾裂,倍觉夜蔬香。
有底从军乐,题诗日在忙。
路穷千涧底,人绝万山旁。
暝宿茅寮冷,晨炊土灶荒。
多年布衾裂,倍觉夜蔬香。
有底从军乐,题诗日在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偏远边塞的艰苦生活。首句“路穷千涧底,人绝万山旁”展现了环境的险峻与孤寂,仿佛路途尽头是深涧峡谷,人烟罕至,只有崇山峻岭相伴。接下来的“暝宿茅寮冷,晨炊土灶荒”进一步刻画出夜晚在简陋茅屋中住宿的寒冷和早晨炊火在荒凉灶台上升起的情景,流露出生活的艰辛。
诗人通过“多年布衾裂”表达了物质条件的贫瘠,而“倍觉夜蔬香”则以对比的方式,写出尽管生活艰难,但对朴素食物的珍惜和满足感。最后两句“有底从军乐,题诗日在忙”,诗人反问,这种远离尘嚣、坚守岗位的生活,其中的乐趣何在?或许就在于能静下心来,以诗记录下这份独特的人生体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边疆戍守者的坚韧与淡泊,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寻觅的精神乐趣。赵蕃作为南宋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这首诗也不例外。
君不见水经品第天下水,康王谷中泉第一。
但知取水不取人,品第未容无得失。
又不见武昌山中清泠渊,名因人重逢苏仙。
至今人呼作菩萨,沦入异教非吾泉。
刺桐城中泮宫里,大成殿下新泉水。
不须更以品第论,混混源流自夫子。
诸生游泳芹藻间,日饮一瓢心慕颜。
聪明不数远公社,清白大胜卧龙山。
圣毓尼丘家阙里,泉脉胡为今在是。
周流天下皆美泉,浚井得之泉更美。
我来酌泉仍叩头,遐想洙泗三千游。
世间何处有此水,此州无愧名泉州。
精舍傍脩岭,道心随眼明。
泉馀偃公迹,山接剡溪城。
无雨竹亦净,有风松更清。
谁名上方阁,撩我欲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