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红初破木芙蓉,送别遥闻野寺钟。
江抱月流青炯炯,山随天去碧重重。
岸红初破木芙蓉,送别遥闻野寺钟。
江抱月流青炯炯,山随天去碧重重。
这首宋朝卢襄所作的《秋》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静谧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岸红初破木芙蓉”,以“红”字点染出秋天的色彩,木芙蓉在岸边绽放,红艳欲滴,仿佛是秋天的信使,宣告着季节的更替。这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季节的轮回。
次句“送别遥闻野寺钟”,将视线从岸边移向远方,远处的寺庙传来悠扬的钟声,这钟声似乎在为离别的人们送行,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运用了听觉元素,与前一句的视觉描绘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画面。
第三句“江抱月流青炯炯”,描述了夜晚江面上的月光,如同被江水轻轻拥抱着,闪烁着明亮而清冷的光芒。这里的“青炯炯”不仅形容了月光的色泽,也暗示了夜色的深沉与宁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最后一句“山随天去碧重重”,将视角转向远处的山脉,它们与天空相连,呈现出层层叠叠的碧绿之色。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广阔天地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无尽魅力的赞叹,以及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视觉、听觉和想象,展现了秋天江边的独特韵味,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离别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签芸垂砌,带草萦连,一庭生意天宽。
半卷书帷,弦歌昼永人间。
西泠软红自远,对森森、乔木苍寒。
拈彩笔,洒云烟零乱,飞度吴山。
谷雨初收时候,向魏紫屏帏,舞袖斓斑。
更喜今年,浓恩为染罗襕。
倾杯燕莺院宇,拥神仙、绿鬓朱颜。
春似锦,驻风光、都在牡丹。
羃羃尘埃。叹自古悠悠,不省沉埋。
利名场上,人我丛中,单认这个形骸。
念本来一点,谁无分、都是仙材。谩疑猜。
唤千声酩酊,不肯头回。
何日梦中惊觉,管识破从前,白蚁庭槐。
洞天深处,霞友云朋,谈冰咀雪相陪。
对紫芝幽圃,香风里、碧酒倾杯。信悠哉。
有龙蟠虎绕,沉醉蓬莱。
枯木寒灰。寄野墅茅堂,冷淡林隈。
地偏人静,月朗风清,窗户绝点尘埃。
有自然消息,银霞璨、珠玉琼瑰。信悠哉。
看龙蟠金鼎,凤舞丹台。
举世利名心醉,更谁仗鹏程,密网冲开。
此言还信,倜傥男儿,休更撒手空回。
认空生虚幻,成何济、枉玷仙材。早归来。
赴蟠桃高会,谈笑蓬莱。
破帽多情,布帆无恙,兴尽便寻溪转。
明月来时,浮云飞尽,千古翠屏宜晚。
桂棹兰桨,荷衣芰制,偏称药炉经卷。
看轻鸥、点破长烟,一望水连天远。
尝记得、雪满山阴,舟回剡曲,何必过门相见。
浩气难消,哀情谁会,万里碧空横剑。
一道虹桥,半天龙驾,尚忆幔亭开燕。
要长生、须出人间,未卜道缘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