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萧疏老翠高,此身惭愧独坚牢。
编书未了留侯事,何处仙源可种桃。
万木萧疏老翠高,此身惭愧独坚牢。
编书未了留侯事,何处仙源可种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万木凋零,唯有翠色苍然挺立的画面,诗人以“惭愧”自省,与自然界的坚韧形成对比。诗中“编书未了留侯事”,借用了汉初名臣张良(字子房,号留侯)的故事,暗示诗人虽有著书立说的志向,但似乎尚未完成,流露出一种未尽之意。最后一句“何处仙源可种桃”,则引出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仿佛在探寻一处可以实现心中愿景的仙境,种植桃花,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对未竟事业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理想的深刻思考。
辰出太平门,褰帷太平堤。
不知身上下,苍山时高低。
右鉴渺平湖,左玦汇清溪。
残绿稽芰荷,小白散凫鹥。
是时秋始暮,风物繁以凄。迤逦贯索垣,愀然念圜?。
冥冥天就寒,冉冉日沈西。
首领且不顾,焉问母与妻。
比屋苟可封,咎繇亦易齐。
日予欲无言,吟咏亦随废。
塞耳空谷中,足音胡然至。
之子匪俗欢,夙昔申末契。
掩关二载余,日与黄卷对。
卤莽一世眸,宰落千古事。
圣主御明堂,汝乃随计吏。
应门故所习,踉跄手其刺。
一见肝胆披,软语若相媚。
中厨出旨酒,亦复饶异味。
鸾刀缕黄颔,雕盘饤朱柿。
秋色在芙蓉,客醒主已醉。
四坐且勿惊,见有此人未。
但诵子虚篇,何待杨得意。
冯唐厌郎署,拂衣卧沧洲。
有子字王孙,颇与史长游。
冥志越三坟,英风隘九州。
飘然赴公车,甲第焉足酬。
三语司空掾,一疏富人侯。
鄙意稍不然,良玉戒暗投。
不睹长安市,谈笑生戈矛。
桃李驾春风,献态不自羞。
憔悴离根株,零落委道周。
窃窥松与柏,偃蹇若潜虬。
郁作清庙材,竟为匠石收。
出当承八柱,处当傲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