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陈牧芷孝廉游白岳归后掩关读藏经弥年欲有下询先以折柬并赠丁南羽佛相一轴佳韵一首率笔奉答》
《陈牧芷孝廉游白岳归后掩关读藏经弥年欲有下询先以折柬并赠丁南羽佛相一轴佳韵一首率笔奉答》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名山归后掩幽窗,贝叶闻翻百虑降。

可有义能融宝镜,更堪谁共对银缸。

多时栽藕为高社,且自吟诗答大江。

顶相持来须着耳,裴休过后更无双。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僧人释今无所作,名为《陈牧芷孝廉游白岳归后掩关读藏经弥年欲有下询先以折柬并赠丁南羽佛相一轴佳韵一首率笔奉答》。诗中描绘了陈牧芷孝廉在游览名山白岳归来后,闭门读书,沉浸于佛教经典的场景。

首句“名山归后掩幽窗”,生动地描绘了陈牧芷孝廉在游览名山归来后,选择闭门读书的情景,隐喻其内心的宁静与追求知识的渴望。接着,“贝叶闻翻百虑降”一句,巧妙地将佛教经典比作贝叶,通过翻阅这些经典,使内心的各种忧虑得以平息,展现了佛教对心灵的抚慰作用。

“可有义能融宝镜,更堪谁共对银缸。”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比喻和设问,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在寻求真理过程中的孤独感。宝镜象征着智慧与真理,而银缸则可能代表某种特定的环境或氛围,暗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需要独自面对挑战。

“多时栽藕为高社,且自吟诗答大江。”这两句描述了陈牧芷孝廉在闭门读书之余,通过栽种荷花、吟诗等方式,与自然界的江河对话,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这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是他内心平静与追求知识的一种体现。

最后,“顶相持来须着耳,裴休过后更无双。”这两句以顶相(一种佛教法器)和裴休(唐代著名诗人)为引子,表达了对佛法和文学艺术的尊重与追求。顶相的使用强调了对佛法的实践与理解,而裴休之后更无双,则表达了对裴休诗歌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含了对陈牧芷孝廉在学术和修行上独特贡献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陈牧芷孝廉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在佛教信仰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平衡,以及在追求知识与真理过程中的孤独与坚持。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佛法和文学的热爱与敬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静台

江城吏隐敞朱扉,旋筑高台望翠微。

景对云山诗笔健,政移风俗讼筒稀。

那将尘虑干方寸,但觉仙踪在四围。

花木阴森鱼鸟乐,暂来犹拟便忘机。

(0)

送灵谷山人

万树秋风一路蝉,渡头重舣木兰船。

自惭蹙頞非奇骨,拟问清朝跃马年。

(0)

赠董君竹梧亭

买得园亭乐赋归,一庭翠碧映参差。

自怜封户培新笋,更喜添孙养嫩枝。

翠袖倚看云影乱,银床坐对月阴移。

沉香栏北花如故,富贵无心懒赋诗。

(0)

贺李万州守夔·其一

骑鲸汁漫谪仙臞,一世龙门只汉儒。

天下文章从古有,人间勋业即今无。

鹤山往事心存蜀,象滪新功力蔽吴。

留取道宗辽外策,共为炎宋巩皇图。

(0)

忆远曲

露下花寒香不起,单罗轻薄如秋水。

梧桐声定金铺关,长看对月青天闲。

泪眼看春不知处,杨花化作浮萍去。

可怜环佩参差光,采莲独自艳南塘。

菖薄如剑南塘曲,乱割波文碎空绿。

今夜音书欲寄君,莫教疑杀鲤鱼群。

(0)

晓幄

晓幄明初日,晨钟递北风。

人生行乐著,天道好还同。

我友诗三昧,吾衰酒一中。

万间君雅志,突兀倚晴空。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