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遽捐躯,我为中国前途哭;
天何不吊,谁是长沙继起人。
公遽捐躯,我为中国前途哭;
天何不吊,谁是长沙继起人。
此挽联哀悼张百熙先生之逝,表达了深切的悲痛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上联“公遽捐躯,我为中国前途哭”中,“公”指张百熙,言其突然离世,令人痛心,同时也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感到忧虑。“我为中国前途哭”,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下联“天何不吊,谁是长沙继起人”则表达了对上天不公的质疑,并提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在张百熙先生之后,谁能继续他的事业,为国家贡献力量?“天何不吊”,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也暗含了对社会环境和时局的不满。而“谁是长沙继起人”,既是对张百熙先生才能和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后继者的期待,希望有人能继承他的遗志,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更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后继人才的殷切期盼,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烈风吹华阴,古槐若长呼。
高沙起黄碛,四望如一铺。
上马低便面,据鞍兀长途。
日晚过潼关,行客亦已疏。
守吏索姓名,沸乱如虫蛆。
两目不可开,说之使自书。
夜至阌乡县,僮仆相欷歔。
困定即洗濯,泥土扪短须。
草草具盘飧,零落饭与蔬。
恨无姜少府,为脍黄河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