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都有鸟乌,哑哑尔双雏。
父兮振劲翮,母也溘尔徂。
劲翮归何时,徂者不可呼。
阿㜷空筼涕,返视惟我姑。
葛藟庇本根,况乃集于枯。
左右提且挈,旦夕糜与餔。
双雏毛彩成,父始归吴都。
骨肉为秦越,衣冠繁有徒。
守孀见兄弟,乃能为尔图。
路人皆叹息,义姊胜丈夫。
上天锡难老,黄发将满颅。
贤哉陆氏姊,嗟嗟今所无。
吴都有鸟乌,哑哑尔双雏。
父兮振劲翮,母也溘尔徂。
劲翮归何时,徂者不可呼。
阿㜷空筼涕,返视惟我姑。
葛藟庇本根,况乃集于枯。
左右提且挈,旦夕糜与餔。
双雏毛彩成,父始归吴都。
骨肉为秦越,衣冠繁有徒。
守孀见兄弟,乃能为尔图。
路人皆叹息,义姊胜丈夫。
上天锡难老,黄发将满颅。
贤哉陆氏姊,嗟嗟今所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陆义姑的女子对她的侄子们的深情照料,展现了她超越常人的仁爱与责任感。诗中通过描述陆义姑在失去丈夫后,独自抚养两个侄子的艰辛过程,以及她对侄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展现了人性中最温暖的一面。
诗的开头以“吴都有鸟乌”起兴,引出陆义姑的故事背景。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陆义姑在失去丈夫后,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勇气。她不仅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还以母亲般的慈爱,悉心照顾着两个侄子,展现了她超越血缘的亲情。
诗中特别强调了陆义姑对侄子们的教育和关爱,如“左右提且挈,旦夕糜与餔”,表现了她对孩子们生活起居的细心照料。随着侄子们的成长,“双雏毛彩成”,陆义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侄子们也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
然而,诗的最后部分揭示了一个令人感慨的现实——尽管陆义姑对侄子们付出了全部的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却因为社会地位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了隔阂。“骨肉为秦越,衣冠繁有徒”,意味着原本亲密无间的亲人,如今却如同陌生人一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整首诗通过陆义姑的故事,不仅赞美了她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亲情的坚守,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对家庭关系的影响。诗中的陆义姑形象,成为了超越时代、超越血缘的典范,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山深月吐迟,亭亭夜向残。
露气挟与俱,侵窗迫人寒。
团扇甫罢去,布衾已觉单。
傥无寒暑期,何以彫我颜。
人生七十稀,俯仰半已阑。
隐显两无得,永怀那自安。
不能躬灌园,而顾学弹冠。
不思行所易,而独务所难。
王徐两玉人,结发栖儒冠。
徐诗壮城垒,王笔长波澜。
出从举子游,隋珠供雀弹。
得失何足道,如博资众观。
念欲与子谈,衮衮非一端。
符移苦见催,行色不少宽。
十年山林静,一朝尘土干。
足虽未出门,归兴已浩然。
溪头枫变赤,篱下菊且斑。
客居岂无酒,迟子一跨鞍。
昔人结交谈耳馀,一朝变起肝脑涂。
吾曹结交自有道,嗜好又况子与余。
每忆见君吾里初,中间去君落江湖。
归来忽忽夏复夏,相过凡几穷朝晡。
君家仲容亦吾徒,向来亦恨天一隅。
我今借屋得近市,渠乃屏迹田间庐。
吾曹与物自多忤,颂诗读书犹论古。
君才端可供王羞,而我不足供鼎俎。
胡为爱我不弃我,匪但追随仍晤语。
南山有约不可渝,可堪旧雨连今雨。
嗟我失脚堕棘榛,寸步有若千里行。
穷山自缚数椽屋,便认怀玉为里门。
扁舟泛从吴楚转,远游欲赋惭无文。
他乡喜见两表弟,把臂劳苦仍如勤。
夜窗款坐屡续灯,有酒更倒樽如岑。
祗今一笑莫轻失,转首便恐成后今。
要知后会渺何许,慷慨忍对临风襟。
故家如子未多有,立身行己须自钦。
不惟门户在所寄,异日亦足张吾军。
所见日杂遝,宁复当我思。
我此僻且陋,三夜频梦之。
遣骑告欲行,手持一通诗。
发缄与儿读,绝妙解人颐。
我欲留君饭,颠倒裳与衣。
宛如快阁日,不似南浦时。
到蜀今几日,首议何所为。
一俭胜百奢,徐公亦安施。
幕府足閒暇,浣花有馀嬉。
谪仙纵多才,蜀道无险巇。
微痾固除洗,起居当具宜。
蜀中富名士,匪卜亦隐医。
秘方苟有传,寄我无或遗。
寄我亦何用,多病成早衰。
归哉复归哉,秣马车载脂。
上君白玉堂,王人亦黄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