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觉川原变,宁知七曜同。
按图穷大地,卓笏量虚空。
霞过遗仙影,云归识海风。
人间三不朽,尘里一微虫。
只觉川原变,宁知七曜同。
按图穷大地,卓笏量虚空。
霞过遗仙影,云归识海风。
人间三不朽,尘里一微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首句“只觉川原变”,表达了自然界景象的瞬息万变,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与世界的无常。接着“宁知七曜同”一句,以“七曜”(即日、月、金、木、水、火、土七颗行星)的和谐共存,隐喻宇宙间的秩序与和谐,引人深思。
“按图穷大地,卓笏量虚空”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大地比作一幅巨大的地图,而“卓笏”则象征着高远的视野或超脱的智慧,以此表达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探索与理解。同时,“量虚空”也暗示了对无限宇宙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
“霞过遗仙影,云归识海风”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霞光与云彩在天空中留下美丽的痕迹,仿佛是仙人的身影,而海风则是自然界的呼吸,赋予了画面以生命力。这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人间三不朽,尘里一微虫”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诗人看来,真正的不朽并非物质上的永恒,而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与超越,即使如微小的虫子,在尘世间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意义。这句诗既是对人生的感慨,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嫩碧池塘,杨柳岸、细风吹浪。
飐千缕、烟丝撩乱,不成春样。
槛外红新花有信,镜中黄淡人微恙。
两眉尖、叠著许多愁,难安放。屏风侧,阑干傍。
香正爇,帘初上。看莺啼远树,燕归斜巷。
梦短易添清昼倦,书长惯费黄昏想。
又隔廊、雏婢学敲棋,楸枰响。
踰沙轶漠百王功,二祖威凌浩劫中。
高庙石龟晴吐雨,长陵铁马夜呼风。
南临日驾千重紫,北借霓旌万队红。
葛藟绵绵周祚远,明神岂诳白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