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病与祖病,众生心上疑。
情尘一念脱,消散如风吹。
试问诸病源,起灭从何依。
来从何所来,去向何所归。
若能直下见,苦痛无毫釐。
不见维摩老,文殊问疾时。
聚头说药方,失却狮子儿。
佛病与祖病,众生心上疑。
情尘一念脱,消散如风吹。
试问诸病源,起灭从何依。
来从何所来,去向何所归。
若能直下见,苦痛无毫釐。
不见维摩老,文殊问疾时。
聚头说药方,失却狮子儿。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怀深创作的《偈一百二十首》中的第八十二首。诗中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佛教中的生死轮回、疾病根源以及解脱之道。
首句“佛病与祖病,众生心上疑”提出问题,指出佛祖所面临的疾病与痛苦,以及这些疾病在众生心中的疑惑。接着,“情尘一念脱,消散如风吹”表达了通过去除情感的尘埃,心灵得以解脱,如同风吹过不留痕迹。诗人进一步追问:“试问诸病源,起灭从何依?”引导读者思考疾病和痛苦的根源,以及它们是如何产生和消失的。
“来从何所来,去向何所归”则将思考引向生命的起源与终点,暗示生命的过程充满了未知。最后,“若能直下见,苦痛无毫釐”强调了直接洞察真相的重要性,认为一旦理解了生命的本质,痛苦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见维摩老,文殊问疾时”引用了佛教经典中的故事,维摩诘居士年老体衰,文殊菩萨前来探望并询问他的病情。然而,诗人在此处巧妙地反问,是否真正理解了维摩诘的智慧,是否只是关注表面的疾病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真理。
“聚头说药方,失却狮子儿”则以形象的语言告诫人们,过分专注于外在的解决方法(如药物治疗),往往会忽视内在的根本问题。这里“狮子儿”可能象征着内在的智慧或力量,提醒人们在面对疾病和痛苦时,应寻求内心的觉醒和解脱,而非仅仅依赖外在的手段。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和比喻,深刻地探讨了佛教哲学的核心议题——如何通过内心觉悟来超越生死轮回的束缚,达到解脱的状态。
万物宇宙间,混沦同一气。
充塞与流行,其体实无二。
就中有粲然,即一为万理。
外此以索万,舍身别求臂。
逝川及鸢鱼,昭昭已明示。
我心苟不蔽,安能出于是。
知止乃有定,动静原非异。
见之即浑化,是名为大智。
其次在敬养,敬有为心累。
勿忘以勿助,其机极简易。
嗟彼世间儒,憧憧起私意。
自然本无为,廓之配天地。
温风随节至,见王母,凤辇鸾旗同莅。称觞逢阆地。
有会洛耆英,过江名士。裁红刻翠。
侑瑶觥,新词竟制。
倩东方偷献蟠桃,玉露漙漙满蒂。犹记屡陪胜侣。
间过文郎,阄题案句。贤哉湛母,款客亲分芳饵。
喜今朝设帨。萱花含笑,恰并荷花逞丽。
愿年年队逐斑衣。碧筒共醉。
去日一何速,来日应大难。
忽与君等别校,使我百忧攒。
喜散大千花片,相与同登觉岸,对面有情看。
大地虽荆棘,把臂有余欢。中原事,苍凉甚,恨无端。
唤起种魂欲活,梦赋■■■。同仇踊跃■■,■■■■■■,愿力自团团。
无限临岐义,努力劝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