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悬崖一隙通,长蛇盘在水流中。
归云入洞山屏展,破浪回潮海气空。
西望飞帆参石佛,南游采果问仙翁。
搜奇恰好三春最,四面拖蓝万点红。
千尺悬崖一隙通,长蛇盘在水流中。
归云入洞山屏展,破浪回潮海气空。
西望飞帆参石佛,南游采果问仙翁。
搜奇恰好三春最,四面拖蓝万点红。
这首诗描绘了游历打鼓山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意境。开篇“千尺悬崖一隙通,长蛇盘在水流中”,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崖之高峻与水流之蜿蜒,仿佛一条长蛇盘绕其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山川的雄伟与自然的灵动。
接着,“归云入洞山屏展,破浪回潮海气空”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洞的神秘与大海的浩瀚。归云入洞,仿佛是大自然的屏风展开,而海浪回潮则为空旷的天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壮观,更蕴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
“西望飞帆参石佛,南游采果问仙翁”则将视角转向了山下的景象。西望之处,飞帆穿梭于石佛之间,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宁静;南游之时,与仙翁交谈,采摘果实,既体现了对自然界的亲近,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搜奇恰好三春最,四面拖蓝万点红”总结了整个游历的感受。春天是最适合探索奇景的季节,四面环绕的蓝色山峦与万点红花相映成趣,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生命与希望的勃勃生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自然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携手登山处,山高风露寒。
共来岩壑里,别去海云端。
意重言难足,更深语未阑。
相期最高处,志见两俱安。
苍虬夹岸几重重,灵液飞流碧涧通。
可是神人易忘世,人间争得此山中。
惠政多应草木知,藕花呈瑞向西池。
双红共蒂初含笑,众卉千名总合奇。
宠降帝妃妫汭日,恍迷仙佩汉皋时。
若教潘令河阳见,肯羡东风桃李枝。
老匠隳山斩苍石,偃然巨璞长于席。
锐凿飞椎日镵击,金錞嘲轰满虚室。
白沙砻就大禹圭,绀滑自同青玉色。
两螭攫拿相斗立,欲求大篆冠其额。
先生绝妙不须言,引墨为我一落笔,蟠屈玉箸入石壁。
吾曹名氏遂辉赫,异物不复容侵蚀。
赤尾鲤鱼问消息,丐我数字得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