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向青山把酒卮,云林从此结幽期。
松高路转寺方见,竹暗鸟归人不知。
偶听细泉寻曲折,时凭孤石看魁奇。
谁能乞与支公鹤,汗漫随风任所之。
爱向青山把酒卮,云林从此结幽期。
松高路转寺方见,竹暗鸟归人不知。
偶听细泉寻曲折,时凭孤石看魁奇。
谁能乞与支公鹤,汗漫随风任所之。
这首清代诗人张毛健的《支硎山》描绘了一幅山中隐逸生活的画面。首句“爱向青山把酒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喜欢在青山之中举杯畅饮,享受宁静。"云林从此结幽期",则暗示了诗人与山林之间的深厚情感,期待在此与自然共度悠长的隐居时光。
接下来的两句“松高路转寺方见,竹暗鸟归人不知”,通过描绘山路蜿蜒、松竹茂密的环境,展现了山中的幽深和静谧,连归巢的鸟儿都悄然无声,只有诗人独自欣赏这美景。“偶听细泉寻曲折,时凭孤石看魁奇”进一步刻画了诗人探寻山中细微景致的闲适心情,泉水潺潺、孤石峻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野画卷。
尾联“谁能乞与支公鹤,汗漫随风任所之”,诗人以东晋隐士支遁的典故自比,希望能像支公鹤那样自由自在地随风飘荡,无拘无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支硎山的自然风光,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