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临中流,携琴过前浦。
应笑山中人,长年著书苦。
垂钓临中流,携琴过前浦。
应笑山中人,长年著书苦。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比垂钓者与山中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山中人著书劳苦的感慨。
首句“垂钓临中流”,画面感十足,仿佛能听到潺潺流水声,看到垂钓者静坐于水流之中,享受着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是一幅垂钓图,更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体现。
次句“携琴过前浦”,则将画面从水面上方拉至一侧,一位弹琴者轻盈地走过小洲,琴声悠扬,似乎能穿透空气,带给人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一场景与上一句形成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个是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垂钓,另一个是心灵与音乐对话的弹琴。
后两句“应笑山中人,长年著书苦。”将视角转向山中人,他们终年埋头于书籍之中,或许是为了追求学问、知识或是某种理想。然而,在诗人看来,这种生活过于艰辛且缺乏乐趣。通过“应笑”二字,诗人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山中人生活方式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感悟。垂钓与弹琴代表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生活,而山中人著书则象征着一种可能过于拘束和劳累的生活状态。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前者生活的羡慕和对后者生活的同情,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和幸福观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