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马公墓书感·其一》
《过马公墓书感·其一》全文
清 / 郑国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凿破忠坟埋烈骨,居然节义并千秋。

渭泾或恐难同论,狐貉岂宜共一邱。

抔土易乾惊宿草,空山无主任鸣鸠。

茫茫华斧知谁定,终古江声绕郭流。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郑国藩所作,名为《过马公墓书感(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马公墓的感慨与思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忠诚、节义以及历史评价的深刻见解。

首联“凿破忠坟埋烈骨,居然节义并千秋”,开篇即以“忠坟”、“烈骨”描绘出马公墓的庄严与肃穆,同时强调了马公的忠诚与节义将永载史册,流传千古。这里,“忠坟”和“烈骨”不仅指马公的墓地和遗骸,更象征着他的高尚品质和不朽精神。

颔联“渭泾或恐难同论,狐貉岂宜共一邱”,运用了渭水和泾水的典故,以及狐狸和貉子的比喻,来表达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渭水和泾水虽同源而分流,各具特色;狐狸和貉子虽同属兽类,但性质迥异。这暗示了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简单化,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不应混为一谈。

颈联“抔土易乾惊宿草,空山无主任鸣鸠”,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这里的“抔土”象征马公的墓地,“宿草”比喻时间的流逝,“空山”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鸣鸠的“无主”更是寓意着历史人物在世时的孤独与被遗忘,以及他们死后墓地的荒凉与寂寞。

尾联“茫茫华斧知谁定,终古江声绕郭流”,以“华斧”象征历史的裁决者,却感叹于这种裁决的不确定性。历史的进程如同江水一般,不断流淌,最终将带走一切的纷争与争议,留下的是时间的沉淀和后人的反思。这一联表达了对历史评价的深思,以及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马公墓的感怀,探讨了忠诚、节义的价值,以及历史人物评价的复杂性,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作者介绍

郑国藩
朝代:清   字:晓屏   号:似园老人   籍贯:潮州

郑国藩(一八五七—一九三七),字晓屏,号似园老人。潮州人。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潮州金山书院,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有《似园文存》三册。郑国藩诗,以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其学生杨世泽、蔡丹铭所辑《似园文存》中《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为底本。
猜你喜欢

和张监观赦

日御临双阙,天街俨百神。

雷兹作解气,岁复建寅春。

喜候开星驿,欢声发市人。

金环能作赋,来入管弦声。

(0)

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

闻道长岑令,奋翼宰旅门。

长安东陌上,送客满朱轩。

琴爵留佳境,山池借好园。

兹游恨不见,别后缀离言。

(0)

赦归在道中作

陈焦心息尽,死意不期生。

何幸光华旦,流人归上京。

愁将网共解,服与代俱明。

复是三阶正,还逢四海平。

谁能定礼乐,为国著功成。

(0)

南中赠高六戬

北极辞明代,南溟宅放臣。

丹诚由义尽,白发带愁新。

鸟坠炎洲气,花飞洛水春。

平生歌舞席,谁忆不归人。

(0)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应制

周召尝分陕,诗书空复传。

何如万乘眷,追赏二南篇。

郡带洪河侧,宫临大道边。

洛城将日近,佳气满山川。

(0)

奉和圣制幸白鹿观应制

洞府寒山曲,天游日旰回。

披云看石镜,拂雪上金台。

竹径龙骖下,松庭鹤辔来。

双童还献药,五色耀仙材。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