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为居便是楼,今年雁碛不孤秋。
东山凹处锤峰畔,彷佛嫦娥笑点头。
高处为居便是楼,今年雁碛不孤秋。
东山凹处锤峰畔,彷佛嫦娥笑点头。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佳节时分,诗人站在高处,感受到与往年不同的宁静与孤独。"高处为居便是楼",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今年雁碛不孤秋",通过雁群在空中飞翔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往年有所不同。
接着,“东山凹处锤峰畔”,描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东山的凹陷处与远处的山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彷佛嫦娥笑点头",则是诗人想象力的展现,将自然景象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赋予了月亮(嫦娥居住之地)以生命,仿佛在对诗人的孤独与感慨投以温柔的一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深沉思考和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