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馆宝刻多,四壁足清供。
瞥见石湖文,雅为漓山重。
缓带思高轩,骖鸾溯逸鞚。
刀兵泯忧虞,水月互生动。
湍流石阙通,圆魄天门羾。
赤鲤游碧霄,古蟾堕深洞。
虹梁似捲篷,引我卧游梦。
阿谁来伧艾,易名竟妄贡。
考證有词人,次山足伯仲。
同来亦文雄,艾轩洵老凤。
肇锡取旧闻,穆清如古颂。
想见挥笔时,云壑纷横纵。
妙拓何苍苍,鉴题良友共。
桂林渺何处,遥天落霜淞。
山馆宝刻多,四壁足清供。
瞥见石湖文,雅为漓山重。
缓带思高轩,骖鸾溯逸鞚。
刀兵泯忧虞,水月互生动。
湍流石阙通,圆魄天门羾。
赤鲤游碧霄,古蟾堕深洞。
虹梁似捲篷,引我卧游梦。
阿谁来伧艾,易名竟妄贡。
考證有词人,次山足伯仲。
同来亦文雄,艾轩洵老凤。
肇锡取旧闻,穆清如古颂。
想见挥笔时,云壑纷横纵。
妙拓何苍苍,鉴题良友共。
桂林渺何处,遥天落霜淞。
此诗《嶰谷斋壁悬范文穆公重复漓山水月洞铭拓本同人共题其后》由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全诗描绘了诗人对范仲淹所书之“漓山水月洞”铭拓本的欣赏与感慨。
首句“山馆宝刻多,四壁足清供”,点明了所在之地为山中馆舍,四周墙壁上挂满了珍贵的碑刻,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接着“瞥见石湖文,雅为漓山重”,诗人偶一瞥见范仲淹的书法作品,便对其在漓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和赞赏。
“缓带思高轩,骖鸾溯逸鞚”两句,以缓带比喻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思高轩则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骖鸾溯逸鞚则是对自由飞翔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高洁的追求。
“刀兵泯忧虞,水月互生动”描绘了战争平息后的宁静景象,以及水月交相辉映的动态美,寓意着和平与和谐的美好愿景。
“湍流石阙通,圆魄天门羾”通过湍急的水流与石阙的连接,以及天空中圆月的映照,营造了一种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观。
“赤鲤游碧霄,古蟾堕深洞”则以赤鲤在碧空中遨游,古蟾落入深洞,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界的奇妙。
“虹梁似捲篷,引我卧游梦”以虹梁与卷篷的比喻,表达了诗人渴望通过艺术作品进入一个梦幻般的卧游世界。
“阿谁来伧艾,易名竟妄贡”表达了对某些不实之名的质疑与批判,强调了真实与诚信的重要性。
“考證有词人,次山足伯仲”赞扬了词人的考证功夫,将范仲淹与次山(可能指另一位重要人物)并列,显示了对范仲淹成就的高度评价。
“同来亦文雄,艾轩洵老凤”赞美了与诗人一同前来的人们都是文坛的杰出人物,艾轩是其中一位年长而才华横溢的文人。
“肇锡取旧闻,穆清如古颂”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尊重与敬仰,如同古代的颂歌一般庄严而纯净。
“想见挥笔时,云壑纷横纵”想象诗人挥笔书写时的情景,云壑纷飞,展现了创作时的激情与想象力。
“妙拓何苍苍,鉴题良友共”赞叹拓本的精美,以及与好友共同鉴赏的愉悦。
“桂林渺何处,遥天落霜淞”以桂林的遥远与霜淞的美丽,表达了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与赞美。
全诗通过对范仲淹书法作品的欣赏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文化、自然、历史以及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寒来未试登山脚,积雨初消好行乐。
大士岩前一揖馀,四望风光殊不恶。
川原百里辨纤毫,渚稻皆收野岸高。
人家小梅日皦皦,疏林赤叶风飕飕。
龙江水绕山根出,诸峰秀美真无匹。
上悬峭壁下崎岩,森若文人多气骨。
何来五色罗浮禽,飞鸣下上好其音。
洞天福地不栖息,得无有意来相寻。
朱明洞口华台寺,十九年前山里事。
出山如送入山迎,三人见者今馀二。
岂有他奇副昔闻,巅毛种种日争新。
临高且共命尊酒,不使仙禽笑妄人。
大暑已过风初秋,金陵归客停扁舟。
满城冠盖争饮饯,一日三醉尉佗楼。
醉来翰墨无所惜,巨笔如龙飞肘腋。
盈箱绢素积未开,一篇及我山中客。
鸿文铁画光陆离,义心苦调君所知。
枯树王裒今老矣,白头玄晏非公谁。
方公方公何潇洒,十年不复乘骢马。
地生名胜咨幽人,天与闲身作游者。
燕支之北昆明西,罗浮日出闻天鸡。
槟榔荔枝日大嚼,丹砂石髓如红泥。
为君歌,送君归。
不能黄鹄比翼事四海,双犍相伴还扶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