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与阶平,山门坐月明。
墙灯移殿影,虫响出江声。
语寂钟初发,宵寒茗更清。
浮生苦劳转,净业羡支更。
天水与阶平,山门坐月明。
墙灯移殿影,虫响出江声。
语寂钟初发,宵寒茗更清。
浮生苦劳转,净业羡支更。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定慧寺山门赏月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下的寺院静谧之美。首句“天水与阶平,山门坐月明”以“天水”与“阶平”起笔,营造出广阔而宁静的背景,接着点出“山门坐月明”,将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洒满山门的静谧世界。
“墙灯移殿影,虫响出江声”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墙灯的光影与殿影的移动,以及远处江面上虫鸣的声音,共同构成了夜晚山门的独特氛围。这种对比和融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增添了诗的意境。
“语寂钟初发,宵寒茗更清”则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静谧感。随着谈话的停止,寺庙中的钟声响起,打破了短暂的寂静,同时夜晚的寒意让茶水更加清澈,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最后,“浮生苦劳转,净业羡支更”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认为人生的劳碌与奔波让人向往一种清净的生活状态,羡慕那些能够保持内心纯净的人。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引人深思。
青山傍我舟,势若随人去。
因之得随名,万古滨江住。
我来潮正落,龈腭尽呈露。
仰攀鱼龙窟,凛有覆压惧。
登高足力倦,望远关百虑。
重来复何时,记取停舟处。
郑家杏林如董家,王郎笔底腾朝霞。
青山周遭屋半隐,中有石鼎熺灵砂。
平生活人不计功,年年杏林花实红。
花红实落又成树,只恐青山十里无地容春风。
林日深,花日密,丹砂几时成,令我知消息。
分君一匕,与君同升。超凌太虚,飞步紫清。
归来弭节杏林下,还问春风别后几度飞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