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疏核明试,摺奏取密捷。
孰不关民瘼,一一亲批答。
勤政匪今日,谨守成家法。
剑川报地震,穷黎被伤压。
汀郡复报水,骤涨浸城堞。
一日闻两灾,南望心怵慑。
怵慑岂徒云,济众有区分。
讵贵修省名,而忘实政仁。
发帑速出积,发粟速出陈。
救灾如救火,宁滥毋遗贫。
大端既粗示,善推致谆谆。
豫齐麦有收,晹雨时皇州。
迩来心略慰,览摺顿增愁。
勤民不讳灾,我志孚遐陬。
是以九州牧,直陈无顾留。
李沆独见称,未必真嘉谋。
题疏核明试,摺奏取密捷。
孰不关民瘼,一一亲批答。
勤政匪今日,谨守成家法。
剑川报地震,穷黎被伤压。
汀郡复报水,骤涨浸城堞。
一日闻两灾,南望心怵慑。
怵慑岂徒云,济众有区分。
讵贵修省名,而忘实政仁。
发帑速出积,发粟速出陈。
救灾如救火,宁滥毋遗贫。
大端既粗示,善推致谆谆。
豫齐麦有收,晹雨时皇州。
迩来心略慰,览摺顿增愁。
勤民不讳灾,我志孚遐陬。
是以九州牧,直陈无顾留。
李沆独见称,未必真嘉谋。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批摺》。诗中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政务的严谨态度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句“题疏核明试,摺奏取密捷”表明了皇帝对官员上奏内容的严格审查与要求快速处理的态度。接着,“孰不关民瘼,一一亲批答”表达了皇帝关心民间疾苦,亲自审阅并回复奏折的决心。
“勤政匪今日,谨守成家法”强调了治理国家不应仅限于当前,而应遵循传统治国之道。“剑川报地震,穷黎被伤压”描绘了自然灾害给百姓带来的痛苦。“汀郡复报水,骤涨浸城堞”则描述了洪水灾害的情景。
“一日闻两灾,南望心怵慑”表现了皇帝得知灾情后的忧虑。“怵慑岂徒云,济众有区分”说明了皇帝认为救助民众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承诺,需要具体行动。“讵贵修省名,而忘实政仁”批评了那些只追求表面政绩而不顾实际民生的做法。
接下来,“发帑速出积,发粟速出陈”体现了皇帝迅速调拨物资以救灾的决心。“救灾如救火,宁滥毋遗贫”强调了在救灾过程中不应吝啬,要确保不遗漏任何贫困者。“大端既粗示,善推致谆谆”表示了皇帝在处理政务时的细致与周到。
“豫齐麦有收,晹雨时皇州”预示了未来可能的好转。“迩来心略慰,览摺顿增愁”反映了皇帝在面对灾情时内心的复杂情感。“勤民不讳灾,我志孚遐陬”表达了皇帝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并愿意将这份关怀传递至全国。“是以九州牧,直陈无顾留”强调了皇帝作为天子的责任与担当。“李沆独见称,未必真嘉谋”则以历史人物李沆为例,提醒自己和后世君主应谨慎行事,避免盲目推崇。
整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在面对国家治理与民生问题时的深思熟虑与高度责任感,体现了其作为一位明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