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七还广陵》
《送陈七还广陵》全文
唐 / 万齐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风流谁代子,虽有旧无双。

欢酒言相送,愁弦意不降。

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

海潮与春梦,朝夕广陵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hénhái广guǎnglíng
táng / wànróng

fēngliúshuídàisuīyǒujiùshuāng
huānjiǔyánxiāngsòngchóuxiánjiàng

luòhuādàochuíyángshuǐchuāng
hǎicháochūnmèngcháo广guǎnglíngjiāng

注释
风流:指人的才情、仪表或生活方式的洒脱不羁。
谁代子:谁能替代你。
虽有:即使存在。
旧无双:过去也没有人能与之匹敌。
欢酒:欢乐时饮的酒,这里指离别宴上的酒。
言相送:用言语表达送别之情。
愁弦:充满忧愁的琴弦,比喻心中愁绪。
意不降:情绪不减,不愿意平息。
落花:凋落的花朵。
馥河:花香浓郁于河流旁。
道:岸边道路。
垂杨:低垂的杨柳树。
拂水窗:柳枝轻触水面,旁边有窗户。
海潮:比喻起伏不定的情感。
春梦:春天的梦境,常用来形容美好而短暂的情景。
朝夕:早晚,表示时间的持续。
广陵江:地名,这里泛指美丽的江河,也可能特指扬州附近的长江段。
翻译
谁能比得上你的风采,即便是往昔也无人能及。
我们举杯共祝,欢笑中言别离,但那忧伤的琴弦却不愿停止。
落花香气弥漫在河岸边,垂柳轻拂着临水的窗棂。
如海潮般的思绪和春日的梦幻,日夜萦绕在这广陵江畔。
鉴赏

诗人以风流的才华来比喻陈七,表明他是无与伦比的人物。"欢酒言相送",则描绘了朋友间在宴席上依依惜别的情景。而"愁弦意不降",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舍和哀伤之情。

接下来的"落花馥河道"与"垂杨拂水窗",通过鲜明的画面,将送别时的物象描绘得生动传神。落花飘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垂柳轻拂水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哀愁的氛围。

最后两句"海潮与春梦,朝夕广陵江",则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海潮声声,与春日里难以忘怀的美好梦境交织在一起;而"朝夕广陵江",则是送别之地,每天清晨和黄昏时分,都能见到那宽阔的江面,提醒着诗人对陈七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情深厚感怀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送别之际的复杂情绪。

作者介绍

万齐融
朝代:唐

唐诗人。越州(治今)人。玄宗朝,历秘书省正字、泾县令、昆山令。后归越。《全唐诗》存其诗四首,《全唐文》存其文三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0、《唐诗纪事》卷二二、《宝刻丛编》卷一三。 (按《旧唐书·文苑传》云:神龙中,贺知章与贺朝万、齐融、张若虚、邢巨、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辞俊秀,名扬于上京,人间往往传其文。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盖以万字属上文,作贺朝万。及考唐人所选《国秀》、《搜玉》二集,俱作万齐融、贺朝。今仍之)。
猜你喜欢

圩丁词十解·其六

年年圩长集圩丁,不要招呼自要行。

万杵一鸣千畚土,大呼高唱总齐声。

(0)

玉壶饯客独赵达明末至云迓族长于龙山且谈道中事戏为纪之二首·其一

南山行尽到西湖,却上扁舟赴玉壶。

十里便成三十里,暑中何处不长涂。

(0)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其四

旧与酴醾颇不疏,今春半朵未逢渠。

千花一雨俱红雨,问讯孤芳小住无。

(0)

新居感咏

无似老且病,惟恐归田迟。

一旦得引年,九天还听卑。

尚沾二品禄,俾尽百年期。

恩深沦骨髓,感极横涕洟。

始营菟裘地,来向濉水湄。

城隅最穷僻,匠者宁求奇。

卜筑悉由己,轩牖亦随宜。

外以蔽风雨,内以安妻儿。

燕雀莫群噪,鹪鹩才一枝。

因念古圣贤,名为千古垂。

何尝广居室,俭为后人师。

亚圣乐箪食,寝丘无立锥。

文终防势夺,去病耻家为。

文园四壁立,郑公小殿移。

伊余具员者,适会承平时。

无术毗万务,无才抚四夷。

为郡亦龊龊,劳心徒孜孜。

保身已天幸,拊己宜自知。

开卷颜间厚,复惧来者嗤。

勖哉知止足,清白犹可追。

(0)

宽堂生辰见招坐中赋小诗为寿

人以宽而安,道以宽而久。

蹄涔贮污潢,满除翻覆手。

江海无津涯,天地等大受。

宽故静而一,是谓仁者寿。

晴天泛风光,春意入花柳。

一笑登公堂,宽德寓杯酒。

愈宽则愈寿,松柏岁寒友。

(0)

挽赵漕二首·其一

蔚蔚郎闱望,皇皇使节辉。

竞时俱勇往,怀宝独言归。

皂盖人方惜,黄粱梦已非。

萧山遗老在,谁使涕交挥。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