毵毵飞集碧潭秋,寓意原从鲁语求。
设使昌黎蓦相遇,斯人应亦许同游。
毵毵飞集碧潭秋,寓意原从鲁语求。
设使昌黎蓦相遇,斯人应亦许同游。
此诗《惠崇九思图》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寓意的深刻感悟。
首句“毵毵飞集碧潭秋”,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季里,细长的羽毛在碧绿的潭水边轻轻飞舞并聚集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这里的“毵毵”形容羽毛细长纷披的样子,与“碧潭秋”相结合,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次句“寓意原从鲁语求”,则转而探讨了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鲁语,指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这里借用“鲁语”来象征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诗人认为,这幅画中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与哲学意义,值得人们从儒家经典中寻求启示。
后两句“设使昌黎蓦相遇,斯人应亦许同游”,以假设的方式引入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的形象,表达了如果韩愈能够看到这幅画,他也会被其中的意境所吸引,愿意一同欣赏并探讨其深意。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韩愈文学成就的敬仰,也进一步强调了画面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述,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文化寓意以及历史人物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东山气清肃,中乃祠三忠。
我怀文文山,夙昔梦寐通。
携我烟霄间,俯瞰青濛濛。
乾坤正倾侧,玉简宁为功。
梦觉谨志之,浩然思无穷。
思公艰危日,九死来岭东。
哀歌沁园春,古木残阳红。
悲哉五坡岭,报国志未终。
岭梅最高品,著花冰雪中。
安知有南枝,向暖私春风。
寒雨潇潇下凤城,秋光残后见金英。
失时未贬文章价,入市难逃隐逸名。
香国久推黄种贵,蛮花休慕黑洋生。
吟芳冷抱无穷感,过酒墙头且共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