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灵潭气欲吞,波平浪静一轮存。
镜连五色龙成彩,珠映千鳞月印痕。
高下空明同白昼,天渊清做烛黄昏。
始蛛不遣云帘护,恐动池中鼓浪喷。
光怪灵潭气欲吞,波平浪静一轮存。
镜连五色龙成彩,珠映千鳞月印痕。
高下空明同白昼,天渊清做烛黄昏。
始蛛不遣云帘护,恐动池中鼓浪喷。
这首《龙潭印月》描绘了龙潭中月影倒映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面上的平静与深邃,以及月光与水中生物相互映照的奇妙画面。
首句“光怪灵潭气欲吞”,开篇即以“光怪”二字渲染出龙潭的神秘与奇异,仿佛潭水中的灵气即将吞噬四周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震撼的氛围。接着,“波平浪静一轮存”则描绘了水面的宁静,一轮明月倒映其中,如同镶嵌在水面上的明珠,静谧而美丽。
“镜连五色龙成彩,珠映千鳞月印痕”两句进一步展开画面,将月光与水中生物的互动描绘得生动有趣。月光如镜,不仅映照出五彩斑斓的龙身,还映射在千鳞之上,形成月印的痕迹,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高下空明同白昼,天渊清做烛黄昏”则从视觉角度进一步强化了月夜的明亮与清澈,即便是在夜晚,潭水也如同白昼般明亮,仿佛是自然界的灯火,照亮了昏暗的黄昏。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月光的神奇力量。
最后,“始蛛不遣云帘护,恐动池中鼓浪喷”两句通过想象,表达了对月光之美的敬畏之情。诗人设想,如果月光被云层遮挡,那潭中可能会激起波浪,破坏这份宁静与和谐。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着对和谐与稳定的向往。
整体而言,《龙潭印月》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月夜下龙潭的独特魅力,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情感上的共鸣,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意境美的佳作。
忆客三河县,今宵忽五年。
感时瓜已熟,纪事月频圆。
后会知何地,相违况眼前。
平生一师弟,欲语转茫然。
无意催诗,有尘清路,昏鸦何处投林。
南山殷雷,北谷漏天,十里一色浓阴。
猿饥鹤怨,正撩乱、负米归心。暝色合、加紧催人。
出云残袅钟音。
若问吾庐何在,指前路莫辨,雾岫烟岑。
痴云壅径,怒溪没石,人疑妆点山深。
侵肌袖湿,似客途、老泪沾襟。
叹好景、有限斜阳,尚悭别我西沈。
海角寒江钓。计有时、打包行脚,杖藜轻矫。
坐破青毡金梁梦,犹是雕虫技小。
近另惹、壑嘲陇笑。
买得沃洲充小隐,枕蛮云、忘唱江南好。
劳远客,门题鸟。尘中自是知音少。
更难逢、周郎一顾,许赓同调。
婚宦从来都是误,又被云山误了。
愿开径、落花春扫。
丁嘱鸟猿迎门者,候碧鸡、祠使轩车到。
毋任我,烟霞老。
奔驹隙短,残蜡泪乾,始事闭门愁晚。
绝妙桃花,不比去年人面。青盼。
忆丝杨、对我曾垂眼。
又粉碎恩仇,久被閒风閒雨吹散。寂寞眠孤馆。
试吊古伤今,山遥水远。百感苍茫,上界谪期疑满。
思遣。种愁根、慧剑临风断。
独行传往,幽岩铲迹,伊人不见。
回首西园,是昔日、我曾游处。
还记得、连床竟夕,有诗联句。
绿蚁一杯天欲雪,红葳四壁花如雨。
问东风、何事太猖狂,催春去。茹科也,孙山赋。
棘闱也,伤迟暮。共药王禅院,懒残煨芋。
十载难知良相业,再来易变徐君墓。
惹行人、谶说洗心泉,泉台路。
江头弱柳晓烟笼。怨东风。想东风。
纤手一枝,玉笛画楼中。
天又忒寒人又远,雁声起,望来书,只碧空。
一年一年闭房栊。双泪浓。一心冲。
死也死也,若死去、何处相逢。
纵使蓬头,犹是旧时容。
盼断天涯还地角,山影外,更蓬山,几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