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被海风吹老,惯逢野火不烧。
渔父问名海口,南人错认班超。
刚被海风吹老,惯逢野火不烧。
渔父问名海口,南人错认班超。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首句“刚被海风吹老”,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面对风浪时的脆弱与坚韧,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接着,“惯逢野火不烧”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力的顽强,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存下来,展现出一种超越自然限制的力量。
“渔父问名海口”,这一句通过一个渔父的角色,引出了对身份和归属感的探讨。渔父询问海口的名字,实际上是对自我认知和定位的一种探索,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而“南人错认班超”则可能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班超的误读或对英雄主义的反思,班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此处或许是在探讨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认同与实际贡献之间的关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行为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韧性的赞美、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肯定,以及对个人身份与社会角色的思考。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也蕴含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洞察。
伯鸾高士未受职,五忆长谣去京国。
运期姓氏无人知,汉皇悲伤求不得。
我佩子绂逢清时,左飧右粥皆帝力。
赁庑聊复充偕隐,灭灶何尝希悻直。
往者巨屏防蔽贤,坐耗太仓自投劾。
本非汲黯薄淮阳,敢望樊英应坛席。
忽闻徵辟到东山,便办严装趋北阙。
黄图三辅古称雄,赤县九门今更剧。
自从近畿更水旱,未免穷檐有饥溺。
要令襦裤遍拊循,庶几桴鼓少衰息。
东望瀛海通析津,北游空桐戴斗极。
鹿车对挽夙所慕,油幢共引愿岂及。
画眉未敢被轻惰,蓬头幸复知礼则。
京秩从来策旧勋,夙夜寅清励明德。
聚首既云乐,肯复分两地。
今朝忽临歧,此别殊非意。
忆我垂髫年,曾向绛帷侍。
三月坐春风,居然动诗思。
擘笺送君行,耽吟自此始。
君生有夙慧,笔挟风云气。
抟扶期直上,胡为艰一第。
科名不在文,我早识此义。
先君虽久宦,为政称廉吏。
身后竟萧然,至遗慈母累。
饥来驱君行,出门一挥泪。
黔中君旧游,云天有高谊。
使君况友善,愿拜麦舟赐。
炎飙正酷烈,珍重慎寝馈。
计程无一月,尺书勤寄慰。
沿途揽名胜,佳句收灵异。
境穷诗益工,斯言良可味。
相顾增太息,会难别何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