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场此隽雄,贾生才调武侯忠。
堪嗟国破家仍破,毕竟身穷道未穷。
神降紫云徵瑞始,龙归黑水报君终。
丹青密迩宫墙畔,不负成仁取义功。
一代文场此隽雄,贾生才调武侯忠。
堪嗟国破家仍破,毕竟身穷道未穷。
神降紫云徵瑞始,龙归黑水报君终。
丹青密迩宫墙畔,不负成仁取义功。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其八)文信公祠》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对文信公(即南宋名臣文天祥)的赞颂,表达了对忠贞不渝人格的敬仰。首句“一代文场此隽雄”赞扬文天祥在文学与政治领域的杰出才能,被誉为一代豪杰。次句“贾生才调武侯忠”将他比作汉代才子贾谊和蜀汉丞相诸葛亮,强调他的才智与忠诚。
“堪嗟国破家仍破”感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双重不幸,文天祥在南宋末年抗元失败后,不仅国家沦陷,家族也遭受打击。然而,“毕竟身穷道未穷”表明尽管境遇困厄,他的精神道义并未因此而衰减。
“神降紫云徵瑞始,龙归黑水报君终”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文天祥的高尚节操如同神灵显应,最终以英勇就义告终,其精神如龙归深渊,永垂不朽。
尾联“丹青密迩宫墙畔,不负成仁取义功”描绘文信公祠的景象,暗示其遗志长存,即使身处近宫墙之地,其仁义之名仍得以彰显,充分体现了他对民族大义的坚守和不朽功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文天祥的高尚品格和坚韧精神,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西园太液今灵沼,山下碧波春渺渺。
红鳞紫鬣时去来,云影烟光足昏晓。
微尘不生空宇阔,百丈秋毫差可了。
沙边细沫吹转回,水面青蘋拂还绕。
窈窕遥怜宿鹭閒,飞腾不羡轻鸿矫。
朝廷有道万物遂,池榭虽多幸游少。
帝泽还同雨露深,馀生得谢罾罛扰。
慈宫宴罢移彩舟,学士诗成赐清醥。
羽林郎官亦供奉,笔下丹青疾于鸟。
白玉堂中一尺白,片月孤云未为皎。
天上真传种类奇,人间岂合泥涂湫。
十二阑干九曲堤,置身忽在垂杨杪。
极知飞跃皆圣化,摹写无才愧荒?。
他时变化那可期,已觉神光射天表。
出郭登平冈,东原土新沃。
浓烟开萋迷,见此千里绿。
萦纡绿长堤,葱旧满幽谷。
芳情竞为荣,远意如有属。
时光迭代谢,物理相剥复。
屈子骚莫陈,江淹赋谁续。
吾人荆楚秀,旧住东山麓。
娟娟名家子,被服兰与玉。
君无植桃李,桃李眩我目。
君无践荆棘,荆棘伤我足。
眷兹君子心,风薰雨为沐。
培根去芜秽,及此继芳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