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雾连江近,阴云覆路低。天教雨泣助悲啼。
却恨青梅偏向雨中肥。竹槛添风幕,熏篝换湿衣。
有家似客客难为。又被无情蜀魄劝人归。
苦雾连江近,阴云覆路低。天教雨泣助悲啼。
却恨青梅偏向雨中肥。竹槛添风幕,熏篝换湿衣。
有家似客客难为。又被无情蜀魄劝人归。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的苦涩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连绵阴雨的不满和无奈。首句“苦雾连江近,阴云覆路低”形象地刻画出浓重的雾气笼罩江面,乌云低垂压路的压抑氛围。接着,“天教雨泣助悲啼”运用拟人手法,将雨比作哭泣,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诗人对于梅雨中青梅生长繁茂的现象感到讽刺,“却恨青梅偏向雨中肥”,暗示了自己在困境中的无奈,梅雨虽滋养了梅子,却也加重了他的困扰。接下来,“竹槛添风幕,熏篝换湿衣”描述了诗人身处简陋居所,更换潮湿衣物的情景,流露出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有家似客客难为,又被无情蜀魄劝人归”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无处安身的孤独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这里的“蜀魄”通常指杜鹃鸟,以其哀鸣唤起游子思乡之情,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梅雨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苦闷的生活状态和思乡之情,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