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戒羊城,气暖亲絺葛。
度岭春已杪,怯风袭冬毼。
相去千里间,寒燠判如划。
物性亦从人,宜土乃易茁。
橘柚常去燕,梨枣不居粤。
植根一失所,生意已先阏。
奚为冠裳驱,风土夺所悦。
六气为人雠,变息苦伺隙。
行行归吾乡,安栖养岁月。
初春戒羊城,气暖亲絺葛。
度岭春已杪,怯风袭冬毼。
相去千里间,寒燠判如划。
物性亦从人,宜土乃易茁。
橘柚常去燕,梨枣不居粤。
植根一失所,生意已先阏。
奚为冠裳驱,风土夺所悦。
六气为人雠,变息苦伺隙。
行行归吾乡,安栖养岁月。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初春时节离开繁华的羊城(广州),前往岭南地区时所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和地域差异。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温暖湿润的羊城到气候逐渐转凉的岭南之间的过渡过程。
首句“初春戒羊城,气暖亲絺葛”点明了出发时的季节与地点,羊城的温暖气候让穿着轻薄衣物的人们感到舒适。接着,“度岭春已杪,怯风袭冬毼”描述了越过山岭后,春天的气息已经接近尾声,冷风开始侵袭,仿佛冬天的寒意又回来了。这种对比鲜明的气候变化,让人感受到了地理环境对自然现象的影响。
“相去千里间,寒燠判如划”进一步强调了距离对气候差异的显著影响,即使只是跨越了千里的距离,温度的变化也如同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这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不同区域之间气候差异较大的特点。
“物性亦从人,宜土乃易茁”则从自然界的角度探讨了植物生长与环境适应的关系,指出植物的生长特性会随着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适宜的环境是植物生长的关键。
接下来,“橘柚常去燕,梨枣不居粤”通过列举几种常见水果的分布情况,形象地说明了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差异,橘柚通常生长在北方,而梨枣则更适合南方的气候条件。这不仅体现了地理环境对物种分布的影响,也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适应与调整。
“植根一失所,生意已先阏”强调了植物生长环境的重要性,一旦失去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其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衰竭。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含了对社会生活中的环境适应性和变迁的思考。
最后,“奚为冠裳驱,风土夺所悦。六气为人雠,变息苦伺隙”表达了对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变化和不适的反思。诗人在旅途中经历了四季更替的自然变化,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种变化有时甚至让人感到不悦或痛苦。通过“六气为人雠”这一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被违背的无奈和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行行归吾乡,安栖养岁月”则是诗人在经历了旅途的风霜后,渴望回归家乡,寻找安宁与平静生活的愿望。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同时表达了对和谐共生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梅拥繁枝,香飘翠帘,钧奏严陈华宴。
诚孝感南极,老人星垂眷。
东朝功崇庆远,享五福、长乐金殿。
兹时寿协七旬,庆古今来稀见。
慈颜绿发看更新,玉色粹温,体力加健。
导引冲和气,觉春生酒面。
龙章亲献龟台祝,与中宫、同诚欢忭。
亿万斯年,当蓬莱、海波清浅。
宿雨初晴,花艳迎阳,槛前如绣如绮。
向晓峭寒轻,窣真珠十二。
正朝曦、桃杏暖,透影帘栊烘春霁。
似暂隔、祥烟香雾,朝仙侣庭际。
更值迟迟丽日。
且休约寻芳,与开瑶席。
未拟上金钩,尽围红遮翠。
命佳名、坤殿喜,为写新声传新意。
待向晚、迎香临月须卷起。
乍喜惠风初到,上林翠红,竞开时候。
四吹花香扑鼻,露裁烟染,天地如绣。
渐觉南薰,总冰绡纱扇避烦昼。
共游凉亭消暑,细酌轻讴须酒。
江枫装锦雁横秋,正皓月莹空,翠阑侵斗。
况素商霜晓,对径菊、金玉芙蓉争秀。
万里彤云,散飞霙,炉中焰红兽。
便须点水傍边,最宜著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