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女儿住里湖,年来十八十三馀。
自从湖口送郎去,马上金钱不受呼。
湖中采菱菱刺长,芡头新剥掌中藏。
掌中芡子眼中泪,化作鲛珠来遗郎。
小姑女儿住里湖,年来十八十三馀。
自从湖口送郎去,马上金钱不受呼。
湖中采菱菱刺长,芡头新剥掌中藏。
掌中芡子眼中泪,化作鲛珠来遗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女在西湖边的生活与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女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首句“小姑女儿住里湖”,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里湖,以及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年轻的女子。接着,“年来十八十三馀”一句,既说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少女正值青春年华,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自从湖口送郎去,马上金钱不受呼”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少女送别丈夫时的情景。她或许曾试图挽留,但最终只能目送爱人远去,连路途上的财物都未敢接受,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与不舍。
接下来,“湖中采菱菱刺长,芡头新剥掌中藏”描绘了少女在湖中劳作的场景。采菱、剥芡,这些日常活动不仅展现了她的勤劳,也暗含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掌中芡子眼中泪,化作鲛珠来遗郎”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少女手中的芡子仿佛变成了她的眼泪,化为珍贵的鲛珠,寄予了对远方丈夫深深的思念与爱意。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增添了浪漫与哀愁的氛围。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地展现了少女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她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活动,既有对爱情的执着,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是一幅生动的人物画像,也是对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哲后崇化理,百行孝为先。
简扬与徵辟,一一垂青编。
班书纪蔡顺,怙恃早相捐。
寝苫值邻火,泣血号苍天。
精诚遂感格,火灭亲乃全。
泰和有周生,千载事同然。
雪焰丧厥明,毒痛尤堪怜。
嗟哉此纯孝,不愧参与骞。
卓行众所钦,义问咸昭宣。
允宜表里闬,俎豆配先贤。
善积自流庆,簪笏今蝉联。
朝从山中游,暮投山中宿。
霞烟互蔽亏,冈峦相迤属。
折阪下奔峭,衡茆响飞瀑。
皦月沉西崖,馀晖在林木。
蜻蛚阶下吟,寥寥天宇肃。
耿耿不遑寐,顾影空残烛。
心虚物役忘,静观气机复。
天鸡奏晨曦,悠然骋遐瞩。
郁郁山上松,高枝荫穷崖。
上有女萝草,缠绵自不移。
伤彼路傍花,孤生还独萎。
伊昔侍君子,熠耀阳春时。
轩车来薄薄,执手惠前緌。
死生与契阔,岂无萝与丝。
驰情在皓首,吁嗟中暌离。
思君如皎日,所顾光不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