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边吟》
《江边吟》全文
唐 / 韦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江边烽燧几时休,江上行人雪满头。

谁信乱离花不见,只应惆怅水东流。

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

若有片帆归去好,可堪重倚仲宣楼。

(0)
注释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台。
行人:过客,旅客。
乱离:战乱,社会动荡。
水东流:象征时间流逝或情感消逝。
陶潜: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著称。
政事:政务,这里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千杯酒:形容饮酒之多,表达陶渊明的逍遥态度。
张翰: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以辞官归乡著名。
一叶舟:形容生活简朴或漂泊不定。
片帆:单薄的船帆,常用来象征远行的船只。
仲宣楼:汉代王粲(字仲宣)所登的楼,后常用以寄托思乡之情。
翻译
江边的烽火何时才能平息,江上的行人满头都是雪。
谁能相信战乱导致花儿也消失,只能令人惆怅地看着河水向东流去。
陶渊明政事繁忙却嗜酒如命,张翰的生活则像一片叶舟随波逐流。
如果有船只归去该多好,但又怎能承受再次倚靠仲宣楼的忧伤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战乱时期的凄凉景象与个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首句“江边烽燧几时休”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渴望,烽火是古代用于报警的信号,而“休”则意味着停止或平息,诗人在问何时战乱才能结束。紧接着,“江上行人雪满头”形象地描绘出寒冷与艰难的旅途,行人头顶的雪花似乎也映照出内心的凄凉。

第三句“谁信乱离花不见,只应惆怅水东流”中,“乱离花”比喻着战乱中被破坏的美好事物,如同花朵在风雨中难以幸免。诗人感叹这些美好的东西已经不再可见,内心充满了惆怅,而那不断向东流去的河水,则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是对古代隐逸之士陶渊明(又称陶潜)与文人张翰的引用。陶渊明以其超脱世俗的态度著称,而张翰则以其孤独漂泊的生活状态而知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在政治和个人困境中保持清醒、坚守己见之士的敬意。

最后,“若有片帆归去好,可堪重倚仲宣楼”表达了诗人对返回故土的渴望,以及想要再次依靠那座曾经登临过的“仲宣楼”,以此来回味往昔,寻找内心的安慰。这里的“片帆”象征着归途的希望,而“重倚”则是诗人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离乱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
朝代:唐   字:端己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生辰:约836年- 约910年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猜你喜欢

夏日村居四十二首·其十五

家住谷城山下,行踪半慕留侯。

初无黄石公授,但从赤松子游。

(0)

闻子冲被徵寄问兼趣早出四首·其二

西山烽火照边城,殉国何人更请缨。

知是济南年少在,匣中长剑作龙鸣。

(0)

送沈晴峰太史北上二绝·其一

山中昨夜解春衣,天杪征鸿正北飞。

欲问旧游零落里,蓬莱阙下几人归。

(0)

谢赵相国借湘竹榻

落魄宗郎爱卧游,十年湖海梦魂愁。

朝来一榻平津至,何事陈登百尺楼。

(0)

题浮屠秋溟卷时以姑布术游都下·其一

扶馀国小漫称王,定远封来白发长。

自是青莲多傲骨,错将奇句恨昭阳。

(0)

万伯修中丞东巡歌十首·其九

烂漫黄金百尺台,将军飞骑入蓬莱。

何须更奏征东曲,十八铙歌尽手裁。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