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川二首·其二》
《西川二首·其二》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西川风物新家处,一亩之居半亩苔。

虑怕市喧忙避去,便宜山近特移来。

芙蓉曲渚秋风动,雁鹜长波夕照开。

我亦曾寻偏记得,隔林高有古书台。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西川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新居环境的恬静与雅致。首句“西川风物新家处”点出诗人选择此地作为新居的原因,可能是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接下来的“一亩之居半亩苔”形象地展现了居所虽小,但充满自然情趣,青苔蔓延,显得宁静而生机盎然。

“虑怕市喧忙避去”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喧嚣的厌倦,他特意选择山居以求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生活。“便宜山近特移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选择的满足感,因为靠近山水,生活更为便利。

“芙蓉曲渚秋风动,雁鹜长波夕照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芙蓉盛开在弯曲的水边,晚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雁鹜在广阔的水面游弋,夕阳余晖洒落,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最后两句“我亦曾寻偏记得,隔林高有古书台”,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探访过这片地方,对这里的独特景致印象深刻,特别是那隐藏在树林中的古书台,似乎寓意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相和歌辞.猛虎行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0)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0)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0)

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0)

喜李翰自越至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0)

晚秋同何秀才溪上

闲步秋光思杳然,荷藜因共过林烟。

期收野药寻幽路,欲采溪菱上小船。

云吐晚阴藏霁岫,柳含馀霭咽残蝉。

倒尊尽日忘归处,山磬数声敲暝天。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