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策还登白玉堂,词锋淬砺倍辉光。
几年奉使经遐峤,此日乘轺到朔方。
藩府礼成归上国,朋簪祖饯醉离觞。
君行我亦趋朝去,凤阙同沾雨露香。
射策还登白玉堂,词锋淬砺倍辉光。
几年奉使经遐峤,此日乘轺到朔方。
藩府礼成归上国,朋簪祖饯醉离觞。
君行我亦趋朝去,凤阙同沾雨露香。
这首明代罗亨信所作的《送雷行人还朝》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归途的关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描绘了友人从远方归来,受到隆重接待的场景。
首句“射策还登白玉堂”,借用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射策”比喻友人通过努力获得高位,回到朝廷,如同登上象征权力与荣耀的“白玉堂”。这一句既赞美了友人的成就,也暗含了对其才华与品德的认可。
“词锋淬砺倍辉光”则进一步赞扬友人在仕途上的表现,词锋锐利,光芒四射,暗示其在政治或学术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和影响力。
“几年奉使经遐峤,此日乘轺到朔方”两句,描述了友人长期在外执行任务,如今终于归来,从“遐峤”(遥远的山岭)到“朔方”(北方边疆),空间跨度之大,体现了友人经历的艰辛与重要性。
“藩府礼成归上国,朋簪祖饯醉离觞”则描绘了友人归来时的盛大欢迎场面,藩府的礼仪仪式完成,友人回归中央政权,同时朋友间为他举行盛大的欢送宴会,以酒宴表达不舍之情。
最后一句“君行我亦趋朝去,凤阙同沾雨露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友人离开,自己也将继续前行,共同享受国家的恩泽与荣光,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成就的自豪,也有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未来共同目标的期许,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家国情怀的作品。
元史世祖至元间,初成渎山大玉海。
敕置广寒碧殿中,逮今五百有余载。
青绿间以黑白章,云涛水物相低昂。
五山之珍伴御榻,从臣献寿欢无央。
监院道房曾几历,仍列承光似还璧。
相望琼岛咫尺近,岂必铜仙独泪滴。
和阗玉瓮昨琢成,质文较此都倍赢。
周监在殷殷监夏,一经数典惕予情。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
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陈将军,有贤子;葛将军,有贤母。
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
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
夷兵入城公步战,炮洞公胸刀劈面。
一目劈去斗犹健,面血淋漓贼惊叹。
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徐保。
陈将军,福建人。
自少追随李忠毅,身经百战忘辛勤。
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台。
以炮击夷兵,夷兵多伤摧。
公方血战至日旰,东炮台兵忽奔散。
公势既孤贼愈悍,公口喷血身殉难。
十日得尸色不变,千秋祀庙吴人建。
我闻人言为此诗,言非一人同一辞。
死夷事者不止此,阙所不知诗亦史。
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
天生忠勇超人群,将才孰谓今无人?
呜呼将才孰谓今无人,君不见二陈一葛三将军!
《三将军歌并序》【清·张维屏】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陈将军,有贤子;葛将军,有贤母。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夷兵入城公步战,炮洞公胸刀劈面。一目劈去斗犹健,面血淋漓贼惊叹。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徐保。陈将军,福建人。自少追随李忠毅,身经百战忘辛勤。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台。以炮击夷兵,夷兵多伤摧。公方血战至日旰,东炮台兵忽奔散。公势既孤贼愈悍,公口喷血身殉难。十日得尸色不变,千秋祀庙吴人建。我闻人言为此诗,言非一人同一辞。死夷事者不止此,阙所不知诗亦史。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天生忠勇超人群,将才孰谓今无人?呜呼将才孰谓今无人,君不见二陈一葛三将军!
https://shici.929r.com/shici/t341F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