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丘壑心,漫浪不羁束。
青山亦解意,四时共追逐。
朝翠空濛时,北窗梦清熟。
昼寂庭户凉,坐课黄卷读。
此心与山违,对面若掩目。
孱颜俨如故,心境两不触。
宴坐收万象,剖璞出苍玉。
木末流夕晖,窗户影摇绿。
相对两青眼,悠然一笑足。
此意陶潜知,不然问玉局。
平生丘壑心,漫浪不羁束。
青山亦解意,四时共追逐。
朝翠空濛时,北窗梦清熟。
昼寂庭户凉,坐课黄卷读。
此心与山违,对面若掩目。
孱颜俨如故,心境两不触。
宴坐收万象,剖璞出苍玉。
木末流夕晖,窗户影摇绿。
相对两青眼,悠然一笑足。
此意陶潜知,不然问玉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诗人自述其性格独立不羁,心向高远,不为世俗所束缚。青山绿水成为他情感的寄托,他随四季变化而追寻其中的美好。
"朝翠空濛时,北窗梦清熟"两句,描写诗人在清晨的翠雾中,或是夜晚通过北窗望月而入睡,其心境清明、宁静。白日里,庭院安静凉爽,他专注于读书学习,精神集中。
"此心与山违,对面若掩目"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的隔绝感,即便坐在那里,看着眼前的青山,也如同闭上眼睛一般,与现实世界相隔离。接着两句"孱颜俨如故,心境两不触"则说明尽管面容平静,但内心世界和外在事物都不再有交集。
"宴坐收万象,剖璞出苍玉"显示了诗人通过静坐冥想,将万物收摄于心中,并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如同剖开果实看到里面珍贵的宝石。"木末流夕晖,窗户影摇绿"则是对晚霞洒落在树梢,以及窗外树影随风摇曳的描绘。
最后两句"相对两青眼,悠然一笑足。此意陶潜知,不然问玉局"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对望时内心的喜悦,只有陶渊明这样的高人才能理解这份境界,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只有向品德高尚如玉的人询问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