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虫豸诗.蟆子三首·其三》
《虫豸诗.蟆子三首·其三》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有口深堪异,趋时讵可量。

谁令通鼻息,何故辨馨香。

沈水来沧海,崇兰泛露光。

那能枉焚爇,尔众我微茫。

(0)
注释
有口:指物体上有开口。
深:深度大,此指难以理解或测量。
堪异:值得惊讶。
趋时:顺应时势,跟上潮流。
讵可量:岂能估量,难以预测。
谁令:什么使得。
通鼻息:比喻能够感知或传递信息。
何故:为什么。
辨馨香:区分香气,比喻辨别好坏、是非。
沈水:即沉香,一种名贵木材,能沉于水,此处喻高洁。
沧海:广阔的海洋,比喻深远之处。
崇兰:高雅的兰花,常用来象征君子。
泛露光:被露水滋润,光彩照人。
那能:怎能,哪里能够。
枉:徒然,白白地。
焚爇:焚烧,此处引申为牺牲自己。
尔众我微茫:你们数量多而我显得微不足道。
翻译
这口井深得令人惊奇,顺应时势岂能轻易估量。
是什么让它通了气息,又为何要分辨香气芬芳。
沉香从深海中来,高雅的兰花沐浴着露珠闪光。
怎能让我白白燃烧,你们众多而我如此渺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蟆子三首(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哲理。

"有口深堪异,趋时讵可量。谁令通鼻息,何故辩馨香。" 这两句中,“有口”指的是花朵,有着芬芳的气味但不自言,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内在美好而不张扬的赞赏。同时,这也隐含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事的感慨,觉得许多事情都是无法用常理来衡量和解释的。

"沈水来沧海,崇兰泛露光。"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沉稳的水流汇聚成大海,而高大的兰花在露珠中闪耀着光芒。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豁然与宁静。

"那能枉焚爇,尔众我微茫。"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认为在广阔无垠的自然界和人生的长河中,个人的烦恼与忧愁是多么渺小和短暂。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世界的短暂,以及自然之美与世俗之喧闹,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存在以及个人在宇宙中的微小感悟。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屏上晚眺

不能骑马趁朝班,自跨黄牛扣竹关。

无德可称徒富贵,有钱难买是清闲。

人行踯躅红边路,日落秭归啼处山。

遥望蓬莱在何许,扶桑东畔白云间。

(0)

沁园春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空馀豪气峥嵘。

安得良田二顷耕。

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

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

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0)

寄立斋二首·其一

玄云太山阿,倏忽起天际。

悠哉复何心,适与飘风会。

云间翔虬螭,蜿蟺炫五彩。

万生方颙颙,岂但千里内。

吾乡作者几,俯仰既千载。

愿言慰斯人,名实施四海。

(0)

雪·其一

薄暮风吹一片云,可人滕六张吾军。

铺匀世界能平等,补住梅花得十分。

但使一天长玉色,何须双手裂龟纹。

时清果亦多廉叟,委地珠玑若不闻。

(0)

满江红

人倚金铺,颦翠黛、盈盈堕睫。

话别处、留连无计,语娇声咽。

十幅云帆风力满,一川烟暝波光阔。

但回首、极目望高城,弹清血。并兰舟,停画楫。

曾共醉,津亭月。销魂处,今夜月圆人缺。

楚岫云归空怅望,汉皋佩解成轻别。

最苦是、拍塞满怀愁,无人说。

(0)

和武公望雪梅五首·其五

水精宫阙偏宜汝,铁石心肠肯受欺。

应笑蜡梅犹族姓,祇堪薪槱荐晨炊。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