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人最是眉烟皱,勾人不在春弓瘦。
红烛奈他何,相看泪孰多。
别来浑不寐,梦里人谁至。
拚倚钿筝眠,娇音落枕边。
撩人最是眉烟皱,勾人不在春弓瘦。
红烛奈他何,相看泪孰多。
别来浑不寐,梦里人谁至。
拚倚钿筝眠,娇音落枕边。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男女之间微妙而复杂的感情纠葛。开篇“撩人最是眉烟皱,勾人不在春弓瘦”,运用形象的比喻,将女子蹙眉的姿态比作烟雾缭绕,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复杂;将男子的身形比作弓,暗示其力量与吸引,但重点并不在于外在的形体,而是内在的魅力与情感的吸引力。
接下来的“红烛奈他何,相看泪孰多”,通过红烛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悲伤的氛围,暗示两人之间的深情与难以割舍的情感。红烛的燃烧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燃烧,而“泪孰多”则表达了两人情感交流中的深刻共鸣与情感的交融。
“别来浑不寐,梦里人谁至”,这两句直接揭示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折磨。即使在梦中,也难以见到对方的身影,突出了别后的孤独与渴望重逢的心情。
最后,“拚倚钿筝眠,娇音落枕边”,通过描绘女子在夜晚依靠着钿筝(一种乐器)入眠的情景,以及她娇柔的声音在枕头边回响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细腻与深沉。钿筝不仅是一种音乐工具,也是情感寄托的象征,而声音的回响则仿佛是情感的延续,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爱情中分离的痛苦、思念的深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