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兴·其三》
《秋兴·其三》全文
宋 / 张九成   形式: 古风

月落在楼角,惊乌连夜啼。

门前蝉噪急,床下蛩亦悲。

岂不念节物,清霜殒华姿。

况我有鸰原,九年此生离。

时亦咏归去,缅焉久无期。

为善天所相,何以报吾施。

大明生于东,皎月生于西。

兹理傥不昧,胡为浪嗟咨。

(0)
注释
月落:月亮落下。
楼角:楼的一角。
惊乌:受惊的乌鸦。
连夜:整夜。
蝉噪:蝉鸣声。
急:急促。
华姿:花朵的美丽。
鸰原:比喻远方的亲人。
九年:九年时间。
咏归去:吟诵归乡诗。
缅焉:遥遥无期的样子。
天所相:上天的安排。
施:恩惠。
大明:光明。
皎月:皎洁的月亮。
兹理:这个道理。
昧:遗忘。
胡为:为何。
浪嗟咨:徒然叹息。
翻译
月亮落下楼角,惊动乌鸦整夜啼叫。
门外蝉鸣声急促,床下蟋蟀也悲鸣。
怎能不想念时节景物,清冷霜降凋零了花朵的美丽。
更何况我与亲人分离,已有九年时光。
时常吟诵归乡之诗,却遥遥无期。
行善上天自有安排,我该如何回报别人的恩惠。
光明从东方升起,皎洁的月亮从西方落下。
如果这个道理不被遗忘,为何还要徒然叹息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凄凉景象,月亮已经落在屋角,乌鸦因为惊吓整夜啼叫。门前还有蝉虫急促地发声,而床下则是蛩蟀悲泣的声音。这些场景让人不禁思念节气中易逝的物事,以及清晨霜露对花朵美丽姿态的摧毁。

诗中的“岂不念”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脆弱性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有一个叫做鸰原的地方,九年来一直与这个地方隔离。这段时间里,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归去的渴望,但这份愿望似乎长久以来都未能实现。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哲思。诗人询问天如何能够回报他所做的善行。接着提到了大明和皎月,这两者分别出现在东方和西方,暗示了宇宙间的一种秩序与规律。最后一句“兹理傥不昧,胡为浪嗟咨”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天命的认同,同时也带有一丝对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和内心的独白,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对生命易逝的感伤,以及对于宇宙秩序与个人宿命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张九成
朝代:宋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猜你喜欢

后秋兴八首自壬寅七月至癸卯五月,讹言繁兴,鼠忧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之或不诬也·其五

梦回犹傍五溪山,历井扪参吐雾间。

却指帝星临楚分,如闻王气满吴关。

地翻黑水才伸足,天转青城始破颜。

辛苦苍梧旧留守,忠魂常领百僚班。

(0)

三过曹侍御见庞亭叠韵二首·其一

豸冠高挂已多年,兴寄孤亭落翠烟。

庞老风情先我得,鹿门山色向谁妍。

诗寻碧嶂千峰拱,心洗长江一练悬。

吏隐安知无二仲,更开池阁醉花仙。

(0)

新春试笔四首·其一

执笔向初春,年华逐笔新。

阳光舞疏雪,爆竹闹比邻。

铁画诛穷鬼,云章想至人。

淋漓挥墨汁,谁道解通神。

(0)

赠林思绍侍御出守姑苏

侍御还持刺史符,赠君那得一言无。

莺花别泻春杯满,诗卷催题夜月孤。

宽猛抡才须子产,东南何地更姑苏。

他时惠泽沾群品,来听吴歌傍太湖。

(0)

代赠仰之子

笑将图画写睽离,画不能言更著诗。

山色高低催去棹,莺花撩乱倒深卮。

云霄有路看飞翮,经典何缘托旧知。

荡荡薰风吹鍻袂,别时先已计来时。

(0)

入京

衰颜羞照潞河清,行尽东南数十程。

卜任何妨排甲子,看花刚好及清明。

黄埃未染心先怯,白昼真愁梦未醒。

夜雨欣逢一开霁,马前千嶂拥都城。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