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阶碎滴芭蕉雨。听叶叶、愁和砧杵。
剪泪问灯花,泪落花无语。夜寒还倩飞鸿去。
空望断、天边河鼓。暗忆碧窗南,玉柄同挥麈。
空阶碎滴芭蕉雨。听叶叶、愁和砧杵。
剪泪问灯花,泪落花无语。夜寒还倩飞鸿去。
空望断、天边河鼓。暗忆碧窗南,玉柄同挥麈。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海棠春·其四·夜坐》描绘了一幅静夜思的画面。"空阶碎滴芭蕉雨",以雨打芭蕉的声音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听叶叶、愁和砧杵"则通过听觉进一步强化了愁绪,砧声与秋夜捣衣声交织,暗示着离人之苦。"剪泪问灯花,泪落花无语",诗人借灯花的闪烁和自己的泪水,表达了深深的哀愁,而无言的花似乎也在无声地回应这份情感。
"夜寒还倩飞鸿去",诗人期盼鸿雁能传递相思之情,但又明白它们无法跨越天际,只能空望着"天边河鼓"(即牵牛星和织女星),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最后两句"暗忆碧窗南,玉柄同挥麈",诗人回忆起与佳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即使现在身处异地,仍怀念那些并肩品茗、谈笑的日子。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在深夜的孤寂与思念,具有浓郁的怀旧和抒情色彩。
是三春已暮,浪蕊凋残,牡丹零落。
独殿清和,有佳名芍药。
浅浅芳丛,绣幢鼎鼎,更艳香绰约。
浑似扬州,画楼卷起,翠帘红幕。
倚槛轻盈,万娇千媚,故整霞裙,笑花寂寞。
太守风流,拥笙歌围著。
坐上诗人,二千里外,念此身飘泊。
客眼看花,归心对酒,番成萧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