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南望水云乡,一棹秋风忆岳阳。
波静霁山分桂粤,涨清朝雨在潇湘。
频闻戎马惊溪獠,一卧江湖逐楚狂。
不为雁声催岁晚,月明随处有沧浪。
洞庭南望水云乡,一棹秋风忆岳阳。
波静霁山分桂粤,涨清朝雨在潇湘。
频闻戎马惊溪獠,一卧江湖逐楚狂。
不为雁声催岁晚,月明随处有沧浪。
此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对岳阳楼的深切怀念与对自然美景的感慨。首句“洞庭南望水云乡”,以广阔的视角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烟波浩渺的水天一色之中,洞庭湖的壮丽景象跃然纸上。次句“一棹秋风忆岳阳”,则将情感聚焦于个人体验,秋风轻拂,一叶扁舟,诗人思绪随风飘向那座令他魂牵梦绕的岳阳楼。
接下来,“波静霁山分桂粤,涨清朝雨在潇湘”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面的宁静与山川的壮丽,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地理方位的对比,桂粤与潇湘,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季节更替的敏感感知。
“频闻戎马惊溪獠,一卧江湖逐楚狂”两句,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转向社会现实,反映了战乱年代的动荡不安,以及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里的“溪獠”可能指边疆地区,而“楚狂”则借用了古代楚国狂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逃避现实的渴望。
最后,“不为雁声催岁晚,月明随处有沧浪”两句,以雁声和月光作为意象,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岁月催人老去,但只要心中有月光,就有无尽的诗意与自由。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逝者如斯乎,翩翩北飞鸿。
鸿北来岁南,人去亡回踪。
庚寅仲姊去,庚辰伯姊空。
千里不一见,血泪迸秋风。
自馀只一弟,留守先人宫。
我已日崦嵫,安能久转蓬。
束担其归与,相从十载山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