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地芳春都过了。花不语、对人含笑。
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
闻道重门深悄悄。愁不尽、露啼烟袅。
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
卷地芳春都过了。花不语、对人含笑。
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
闻道重门深悄悄。愁不尽、露啼烟袅。
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
这首宋词《雨中花令(其三)》是程垓所作,描绘了春天过去后花儿凋零的场景。"卷地芳春都过了",开篇即渲染出春光已逝的寂寥气氛。接下来的"花不语、对人含笑",通过拟人手法,写出花朵虽无声却以含笑的姿态表达哀婉之情,暗示了花儿的凋零和人的感伤。
"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进一步将花与人的情感交融,花儿的憔悴与人的消瘦形成对照,表达了人因花而生的怜惜和自身的孤独。"闻道重门深悄悄",透露出主人公身处深宅大院,孤独无依,加重了愁绪。
"愁不尽、露啼烟袅",运用拟声和比喻,将露水如泣、烟雾缭绕的景象与愁绪相融,形象生动。最后三句"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借明月寓意对远方或故人的深深思念,只有月光照亮花枝,才能稍稍慰藉这无尽的相思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花写人,以人寓情,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春去花落的感慨以及人生的孤寂与相思。
凤阙龙楼,清夜月华初照。
万点星球,护花梢寒峭。
华胥梦里,老去欢情终少。
花愁醉闷,总消除了。
紫陌嬉游,不似少年怀抱。
珠帘十里,听笙箫声香。
幽期密约,暗想浅颦轻笑。
良时莫负,玉山频倒。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
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
百二山河空壮。
底事中原尘涨。
丧乱几时休。
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
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
老去英雄不见。
惟与渔樵为伴。
回首得无忧。
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缥缈九仙阁,壮观在人间。
凉飚乍起,四围晴黛入阑干。
已过中秋时候。
便是菊花重九。
为寿一尊欢。
今古登高意,玉帐正清闲。
引三巴,连五岭,控百蛮。
元戎小队,旧游曾记并龙山。
闽峤尤宽南顾。
闻道天边雨露。
持橐诏新颁。
且拥笙歌醉,廊庙更徐还。
雨断翻惊浪,山暝拥归云。
麦秋天气,聊泛征棹泊江村。
不羡腰间金印,却爱吾庐高枕,无事闭柴门。
搔首烟波上,老去任乾坤。
白纶巾,玉尘尾,一杯春。
性灵陶冶,我辈犹要个中人。
莫变姓名吴市,且向渔樵争席,与世共浮沈。
目送飞鸿去,何用画麒麟。